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魏晉南北朝的“男神”指標


  人醜就要多讀書,對於這句話,本人並不贊同,因為不論美醜,每個人都應該多讀書,對知識的需求和索求,跟顏值沒什麼必然的關係。而且這一說法,帶有嚴重的外貌歧視,人並無嚴格的顏值高低,只有道德的高低。

  當然,社會世俗偏見有時候也蠻強大的,在顏值上被歧視的人士,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確實在讀書和才華上做了更多的努力,從而贏得“男神”、“女神”的稱號,例如三國魏晉時期的劉伶。

  絕對實打實的魏晉“男神”指標

  有錢有閒熟讀《離騷》

  戰亂頻繁的三國魏晉南朝時期是中國史上名士輩出的時代,按照如今社會流行的說法,就是“男神”輩出的時代,例如嵇康、潘安、夏侯玄、衛玠等等,其中潘安更是中國美男子的代言人。

  這些“男神”一方面顏值高,一個個如同玉人;另一方面,他們讀書多,能寫一手好文章。嵇康的文學不用說,是“竹林七賢”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嵇康這一章是繞不開的,他的“目送歸鴻,手揮五絃”,在中國文化的地平線上留下一個揮灑自如、得心應手的瀟灑形象,他彈“廣陵散”大概也是這樣子的吧。而其他幾位的文學才華也是槓槓的,毫不含糊,例如潘安,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乾貨,他的悼亡詩無人能及。

  說完了高顏值的“男神”,該說說一些顏值不那麼高的高人了。在魏晉南朝這個“男神”多得有點擠的時代,顏值不高的有才者有沒有安身的空間呢?

  例如文很好,但人很醜的左思,曾經以一篇《三都賦》弄得洛陽紙貴,自得意滿地跑到洛陽大道去顯擺。結果,左思的這一顯擺卻走了“作死”的節奏,被愛美的洛陽女士們打得狼狽而歸。文壇上的“男神”沒把自己的位置擺好,結果適得其反,也是有些活該。

  左思老師的事蹟似乎給顏值不高的人打擊很大,其實不然,有些在外表有點挫的人士,只要善於利用自己的才華,往其他方面發展,還是可以當“男神”的,就看怎麼把握分寸。

  說到這,先得講一下,那個時代想要成為“男神”,並不是以容貌為唯一指標,才華和風度還是兩個繞不過的硬指標。東晉名臣王恭,是當時的名士,算是一位“男神”吧,他就給當時的“男神”定了標準,原文是這麼寫的:“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這話透露出三個信息:

  第一,“男神”不能有具體的工作,要有閒,說明經濟基礎不能差,可以不必為生計奔波。從這點來看,那個時代太窮了不能當“男神”。例如“男神”謝安,一天到晚遊山玩水,他妻子勸說他找份工作,謝安捏著鼻子說:不去,不去,那職場臭如糞土,就怕到時候我都免不了要混得一身臭。

  第二,要會飲酒,酒德好。能痛飲,還是有個基本門檻:有錢。沒有經濟基礎,怎麼痛飲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