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曾幾何時,英勇無畏的吳三桂


  1612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明萬曆四十年,吳三桂出生於遼寧中後所城的一個低級軍官之家。吳三桂的生母是誰,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我們現在只是知道他的繼母是明代名將祖大壽的妹妹。

  吳三桂,字長白,在家裡面他排行老二,哥哥叫吳三鳳,弟弟叫吳三輔,此外還有兩個妹妹。

  吳三桂的相貌是什麼樣的呢?簡單的說,按照吳梅村的《圓圓曲》中的記載,可以說是個美男子——“白皙通候最少年”嘛。也就是說,江南的水氣和塞外的長風同時融進了他的氣質,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雙重特點。

  具體說,按照劉健《庭聞錄·卷六》的記載:“三桂巨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雞鳴即興,夜分始就枕,終日無惰容。鼻樑傷痕,右高左低,中有黑紋如絲,非締視不見。忤意,即自捫其鼻。與人語,如疾言,則意無他;或中變,則閉唇微咳,聲出鼻中。以此兩者測,百不失一。”

  那這鼻子的傷痕從何而來呢?後面有交代。

  清朝另一個不知名作者的著作《吳逆始末記·附〈觚剩〉一則》記載:“延陵將軍美丰姿,善騎射,軀幹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沈鷙多謀,頗以風流自賞。”

  少年時代的吳三桂:棄文從武

  一心望子成龍的吳襄在培養兒子上不惜工本,曾多次勸說酷愛武術的兒子吳三桂棄武從文,還為他提供機會,投在明朝美術界的宗師董其昌門下讀書。可少年吳三桂卻執意不聽,他認為,將來國家有難,還是要武人衝鋒在前。俗語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吳三桂認為自己絕對沒有入錯行。早年吳襄帶著兒子沒從軍前以販馬為業,自山東到遼東走的都是京津地區,有心計的吳三桂一直在觀察著明朝的漸漸衰老的政治中樞,在這個大背景下,一個理智的青年當然會理智的選擇自己的行當。

  在練武場上,吳三桂表現出了很好的自律能力和吃苦精神:第一、投入:長時間單調而艱苦的練習中,他異常投入,從不偷懶。第二、好勝:另一個突出的品質就是爭強好勝,從不服輸。

  祖大壽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外甥身上的不凡素質,對他極為寵愛,廣延名師,悉心栽培。才十幾歲,他的一身騎射本領就已十分出眾,較場上常常奪魁,在關外軍中已小有名氣。

  1627年,崇禎皇帝登基,面對戰雲密佈的關外,他決定開武科取士。錄取工作由禮部尚書董其昌來主抓。董其昌拜見了已經做了京官的吳襄,打探武科人才,吳襄毫不謙虛的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吳三桂。果然,吳三桂沒有辜負父親的吹噓和舅父的教誨,最終以自己的實力奪得武科舉人。此時,尚距其父吳襄奪得武進士才5年的時間。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親為都督指揮,從而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