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大韓民國著名的“鳴梁大捷”


  韓國舉行慶典宣傳著名“鳴梁大捷”

  據韓國“國際新聞”網站2014年10月12日報道,韓國2014年“鳴梁大捷”慶典於10月9日至12日在全羅南道海南郡舉行,慶典再現了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鳴梁大捷”,共有44萬人次的遊客前往韓國海南郡觀看了這次慶典。按照一般的宣傳,“鳴梁大捷”是明朝神宗萬曆年間朝鮮王朝抗倭名將李舜臣在朝鮮半島鳴梁海峽重創日本豐臣政權的一場海戰。公元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將軍利用鳴梁海峽的特殊地理特徵,以12艘“龜船”擊退130餘艘日艦(也有說法是300多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蹟。

  龜船實際上就是一艘適合沿岸航行的船隻,很難想象這麼小的船是怎麼運作上百名士兵與水手。

  龜船實際是沒有遠海戰力的近岸船

  其實這一偉大的讓人難以置信的戰績只是韓國單方面的說法。我們知道李舜臣的主力戰船是龜船。那麼400年來不斷被歌頌,被神話的龜船到底什麼樣子呢?真實的龜船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海船。因為龜船的造型和那麼小的風帆和10來個槳櫓根本無法不可能去征服大海。

  龜船是木頭製作只有30多米長,需要10-20個槳擼行進的沿岸防衛船。這個船並沒有傳說中的裝甲,只在一些特定部位有一些薄鐵皮,並且在船外釘有竹釘和鐵釘護著用來防止登船跳幫,裡面有50個兵,再加上50個-70個水手。由於這個船內部空間非常小,人員又多,所以內部非常擁擠。

  龜船上只有二踢腳威力的小型火銃

  那龜船上有什麼超級武器可以以一敵十呢?

  主要就是朝鮮五大名銃。包括天字銃,地字銃,玄字銃,黃字銃和勝字銃。什麼是火銃,實際上就是一個噴子。這裡的勝字銃是個單管噴子,仿製的是“鳴梁大捷”爆發之前2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的火器,就是20-30mm口徑和50多釐米長,5斤多重的一根鐵管,鐵管裡面可以填塞1兩粗火藥和1個7錢重的小鐵子或鐵砂,在後部點燃火繩後,轟的一聲巨響,黑煙瀰漫。這種原始發射方式的火銃射程最多就是10-20米,在中國民間都是拿這個轟兔子或者結婚的時候放著聽響的。在朝鮮還有3斤重的小小勝字銃,那更是沒有什麼用處了。現在韓國的景福宮和陸軍士官學校博物館裡都有實物,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參觀。

  朝鮮軍隊實際上並沒有鳥槍,後來從1593年開始生產數量也非常稀少,是明朝後來在1597年最後決戰之前大量援助給了朝鮮佛郎機炮和鳥槍。

  朝鮮基本沒有鳥銃是明朝後來援助

  當然會有人說龜船上還有鳥銃啊,1個朝鮮水師營還有430支鳥銃。但是李舜臣自己寫的亂中日記第167頁明確的說,鄭氏所造鳥銃妙於倭銃.可惜數量太少才30只。(1593年9月14日)。朝鮮名臣柳成龍在記鳥銃製造事說:旬月之中,都城失守,歲出於昇平百年,民不知兵而然,實際由於倭賊有鳥銃之利,而弓矢莫能與之相交故而。也就是說朝鮮本身是不會製造鳥槍的,製造鳥槍就是從1593年才剛剛開始,而且製造過程非常緩慢。

  後來是明朝的援助才提升了朝鮮水師的裝備水平。

  日本出征朝鮮的主力艦多為安宅船,這種船相當於中國的福船,分大中小三號,大體分為500石,1000石和2000石。船身被厚木板包著,船上的屋頂有箭樓,士兵可站在箭樓上利用槍眼居高臨下使用鐵炮(鳥槍)和噴火筒作戰。是真正的海船,船上火力也不差於朝鮮,怎麼說鳥槍也比火銃強。而且日本水軍主力船上也有火炮。

  日本第二次侵朝長驅直入所向披靡

  在日本與明朝的和平談判破裂以後,雙方重新爆發戰爭。中國萬曆25年,日本慶長2年,公元1597年2月,日本發佈軍令摧毀全羅道和忠清道的抵抗力量。日本軍隊主力在5-6月渡海進入朝鮮。在7月15日的漆川梁海戰中毀滅性打擊了朝鮮水師。在陸地上的南原城和黃石山城都迅速擊敗朝鮮軍獲勝。

  隨後日軍將領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和毛利秀元率領大軍繼續按預定目標推進。到9月中旬,朝鮮在全羅道的抵抗僅存在於南部小塊地方。戰鬥力僅有朝鮮水師僅剩的12艘船隻。而此時,日本陸軍正在繼續推進,而日本水軍則沿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