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朱祁鎮的錢皇后(二)


  錢皇后的父親早在女兒第一次做皇后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一雙兒子不幸在“土木之變”中殉難。錢皇后的大哥錢欽死時只有女兒,總算弟弟錢鍾之妻懷有身孕,遺腹生下一個兒子錢雄。對於老丈人的這根獨苗苗,英宗格外小心栽培,錢雄在姑父的呵護下迅速晉升,尚未成年就當上了都督同知,升遷到了祖父的官職地位。只是一說起追封錢氏兄弟爵位,讓錢雄成為真正的“貴戚”,錢皇后仍然再三推辭。英宗一來是拗不過妻子,二來大約也覺得自己還年輕,錢雄也大有立下功勳再封侯的機會,因此也就不再堅持。

  然而英宗沒有料到,自己雖然仍年輕,上天給予自己的日子卻不多了。

  天順七年(公元1463)十二月,年僅三十六歲的明英宗患了病,病情很快加重,到正月初六的時候已經無法上朝理政,只能讓皇太子朱見深於文華殿代理國事。十六日,英宗明白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到盡頭,他召來了內閣重臣和近侍太監,當眾口授了遺詔。

  這時的英宗雖然已是油盡燈枯,心裡卻很明白。他對於自己的王朝沒有什麼不放心的:皇太子已經成人,自己也給他選定了足以承擔母儀之責的皇后,還留下了得力忠誠的輔臣班子。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死後,妻子錢皇后的處境。

  英宗對於當年太監建議廢后之事記憶猶新,他也非常清楚這件事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只是他一直以為自己能夠永遠將妻子保護在自己的身後,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死會在了前頭。他非常擔心周皇貴妃將要報當年之仇,借兒子的勢欺凌錢皇后,甚至於廢除她的皇后名位。

  於是,在口授遺詔叮嚀之後,英宗還特別面囑自己的繼承人皇太子:“皇后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這樣說了之後,英宗仍然覺得不放心,怕兒子終會屈服於生母的意志。於是他又緊拉著大學士、顧命大臣李賢的手,反覆叮嚀:“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李賢流著眼淚退出英宗的寢宮,將這句話添在了遺詔冊上。

  英宗的一生卓有政績,但是也因為少年無知釀成了險些傾覆國家基礎的大難。然而他卻留下了“罷宮妃殉葬”的遺言,卻無法抹殺這確是一樁德政的事實。在英宗之前,即使是威德的成祖朱棣、仁善的仁宗朱高熾、英睿的宣宗朱瞻基,都沒有做出過這個決定,都未能想到要更改這樁自私的陋習。因此,這個決定被稱為“千古帝王盛節”,也堪稱是英宗一生中最為亮眼的光芒。

  晚景淒涼

  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憲宗即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尊禮皇太后。按照常理,被尊的皇太后首先應該是新帝的嫡母,然後才是生母。正當朝臣們為如何上徽號議論之際,槓子橫插而下。

  憲宗的生母周皇貴妃擺出皇帝老孃的身份,派親信太監夏時到會議現場宣佈懿旨:“錢皇后病廢之人,不足稱太后,應該獨尊皇貴妃為皇太后。錢皇后無子,哪有做太后的資格?早該循宣宗朝胡皇后的先例被廢掉了。”

  此話一出,群臣頓時炸開了鍋。顧命大臣李賢得英宗親口囑託,又深知錢皇后的賢德,堅決反對周皇貴妃的主張:“先帝遺詔已定,怎能隨意更改!”

  大學士彭時也立即表態支持李賢:“列祖列宗與天地神靈在上,皇上既以孝治人,豈有尊生母不尊嫡母,”。

  兩個首輔開了頭,群臣也紛紛附和。夏時和他背後的周皇貴妃終於敵不過眾怒,敗下陣來。

  周皇貴妃原本想向兒子憲宗搬救兵,但在這個關係嫡庶之分的問題上,憲宗比浸透了老陳醋的娘要清醒得多,他反倒勸說母親接受兩宮並尊的事實。

  對於周皇貴妃的仗勢欺人,輔臣們都十分不滿;想到錢皇后在為丈夫去世日夜悲傷不問世事,周皇貴妃卻居然還分得出精神為自己爭權謀勢,群臣就更是一肚皮的氣。於是在給兩宮太后上徽號的時候,彭時不失時機地提出:兩宮都稱皇太后難以區別,因此該給錢皇后格外加上尊稱以便區分。對於這項意見,憲宗立即表示支持,他的親信太監覃包還特地向李賢耳語道:“其實這也是皇帝的意思,只是迫於皇貴妃娘娘,不敢主動提出罷了。

  天順元年三月,即英宗去世兩個月後,錢皇后被尊為“慈懿皇太后”,周皇貴妃被尊為“皇太后”。周皇貴妃對此也只能幹生悶氣。

  經此一役,輔臣們都知道周太后不是個好相與的,預料到她終有一日會與英宗“與錢皇后合葬”的遺詔重起事端。於是,在為英宗興建陵墓的時候,李賢和彭時就預先提出,要在地宮中同時營建三間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