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出將入相五十年,威震異邦!


  北宋前期,名相輩出,趙普、李沆、寇準、富弼、文彥博、司馬光等人如群星璀璨,層出不窮,他們以過人才識擔當朝廷柱石的重任,不僅贏得了個人榮寵,也使國家維持了安定興盛的局面。文彥博是其中福祿壽三者俱全的典型,讓我們透過他的一些事蹟,來見識一下這位名臣的風采。

  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今屬山西),出身官宦世家,其祖先據說可追溯至春秋時期齊國的陳公子完,本姓敬氏,後來因為避皇帝諱而改姓文。文彥博小時就展示了過人的聰穎。一次,他和小夥伴一起在玩皮球,皮球無意中掉進了樹洞裡面,樹洞很深,不能順利拿出來。其他小孩抓耳撓腮,一時間都沒有想出好的主意。這時,文彥博跑到一邊,取來打水工具,將水灌入洞穴,隨著洞內水位升高,皮球自然浮出了洞口。這個故事與我們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故事齊名,充分體現了倆小孩遇事鎮定,應變敏捷的非凡之處,稱得上今天常說的神童故事。

  21歲那年,文彥博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宦人生。文彥博從知縣做起,到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即宰相)只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可以說仕途十分順暢,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客觀原因是北宋王朝對進士出身的官員特別看重,而且當時的政治比較清明,有才能者不愁沒有晉身的機會;主觀原因則是他的個人才幹,文家雖是官宦世家,但入宋以來,並無顯宦,因此無門蔭可言。文彥博的個人才幹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機智過人、勇於擔當、臨事果斷。

  文彥博入仕不久就審理了一件大案,也藉此使自己聲名鵲起,這就是“審理劉平案”。劉平案發生在北宋與西夏第一次戰爭期間,當時劉平身為邊關大將,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然而他的監軍黃德和卻臨陣脫逃,引發全軍潰敗。劉平雖殺敵無數,但最後還是身負重傷,力盡被擒(宋方以為劉平已經戰死沙場),這次戰爭以北宋失敗而告終。為了逃脫罪責,黃德和以重金收買劉平的部屬,毀謗劉平投降胡人,致使劉平一族二百多人蒙冤入獄。

  文彥博當時擔任監察御史,奉詔查勘此案,經過仔細調查,他終於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然而,黃德和打仗不行,做官卻頗有一套,其黨羽遍佈朝廷,為了推翻判決,他居然說動了朝廷指派其他的御史來代替文彥博。文彥博當時官階甚低,但他面對壓力,凜然不懼,對前來接任的御史說:“朝廷是擔心我無法做成判決,才派你來代替。現在我已經做成判決,如果有任何差誤,我願意承擔一切過失的責任,同你沒有任何關係。”結果,黃德和及被收買的劉平部屬全部被處死。

  宋仁宗慶曆年間,貝州爆發了王則領導的農民起義。朝廷派明鎬領兵鎮壓,貝州城牆堅固,易守難攻,明鎬率兵攻打了很久,都不能攻破。朝廷打算更換統帥,這時文彥博主動請纓,他使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一方面指揮官兵猛攻貝州北城,另一面卻派人在城南挖掘地道通往城內。戰爭過程非常簡單,只用了十來天,地道竣工,官兵順利攻破貝州城,王則被捕,起義被平息。文彥博因此功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

  文彥博為官,常有深謀遠慮,對於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能預見其未來發展,從而早做準備。在擔任河東路轉運副使時,看到河東路所管轄的鄜州城與西夏相鄰,然而往城內運送糧餉的道路卻迂迴繞遠,不易行走。城外的銀城河邊有一條唐朝時修建的道路,是通往鄜州最近的坦途,可惜荒廢已久無人治理,人們也從不由此通行。文彥博上任以後,親自帶人修復了這條故道,使通往鄜州城的路途近而好走,同時他還命人在城裡積聚了很多糧草,當地官民都不明白他此舉的深意。後來西夏元昊果然準備率軍來進攻,卻看到鄜州城早有準備,只好撤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