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數百年的明清皇室“怪象”


  明清五百餘年的坤寧宮,多不安寧。在明的277年間,無論在南京皇宮坤寧宮,或是在北京皇宮坤寧宮,抑或是在其他宮殿生活過的第一任皇后,在清的296年間,無論是在興京(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汗王宮,或是在盛京皇宮清寧宮,抑或是在北京皇宮坤寧宮生活過的第一任皇后,她們的命運並不都是像命理家所預言的那麼富貴,也不像老百姓想象的那麼幸福。

  明朝坤寧宮皇后的夫君,就是乾清宮的16位皇帝。他們是很不好記的。分作三段,會好記些。

  第一段——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位皇帝。

  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人,父馬公(不知名字),“元末殺人,亡命定遠”。母早亡,馬公將小女託付給友人郭子興撫養。朱元璋在郭子興部下,郭把這位養女許配給朱元璋。朱元璋稱帝,這位夫人就成了馬皇后。馬皇后十分有文化,且受過苦難,經歷過戰爭,史稱她“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就是性仁慈,有智慧,肯思考,好讀書。她陪著丈夫掌管六宮。朱元璋活了71歲,馬皇后卻51歲就死了,早於夫君過世20年。

  建文帝明惠宗朱允炆的馬皇后,先是做皇太孫妃。建文帝繼承皇位後,被冊立為皇后。“靖難之役”南京陷落,馬皇后葬身於火中。建文帝22歲登基,在位四年,落難時才26歲。這時的馬皇后,也只是二十多歲,做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是很可悲的。

  永樂帝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是大將軍、中山王徐達的女兒。先是做燕王妃,燕王奪取皇位,登基稱帝,她也就成為徐皇后。但是,永樂帝遷都北京,建造北京紫禁城宮殿,這位徐皇后在正位北京坤寧宮之前,46歲病死。後葬於北京十三陵的長陵。徐皇后聰明賢惠,很識大體,卻死得過早,又沒有正位北京坤寧宮,實在是可惜。

  洪熙帝明仁宗朱高熾的張皇后,永城(今河南商丘永城市)人,早年封為燕王世子妃。燕王稱帝后,冊為太子妃。這位太子妃,很得公公永樂皇帝的喜歡和器重。太子朱高熾身體太胖,胖到“體肥碩不能騎射”,永樂帝幾次都想廢掉太子,但因太子妃賢惠而沒有廢掉(原因之一)。太子妃幫助太子減肥,主要辦法是“減膳”,就是少吃。太子朱高熾繼位後,還是因為身體過胖,可能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吧,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明史·仁宗本紀》記載:“崩於欽安殿,年四十有八。”夫君實際上只做了八個月的皇帝,四十八歲就離開人間,張皇后盛年寡居,孤燈長夜,實在悲苦。

  宣德帝明宣宗朱瞻基的胡皇后,山東濟寧人,“無過被廢”。為什麼被廢呢?

  史書是這樣回答的:“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胡皇后沒有生子,身體常有病。怎麼被廢的呢?

  史書又記載:“帝令後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冊貴妃為後。”胡皇后寫了辭職報告,廢后想不開,時怏怏,常泣泣,後病死,葬金山(西山)。

  第二段——正(統)、景(泰)、成(化)、弘(治)、正(德)五位皇帝。

  正統帝明英宗朱祁鎮的錢皇后,其悲劇,前面有一個章節專門講述了她。用情至深!土木堡事變發生之後,到處託關係把自己的丈夫從蒙古人那邊贖了回來!

  正統帝明英宗對錢皇后也是用情至深,同時他對當初宦官提議廢后之事難以忘懷,他也十分清晰這件事情的身後掩藏著哪些,僅僅他一直以為自已可以始終將妻子維護在自已的背後,但他如何也想不到自已竟死會在了前面。他十分擔憂周貴妃將要報當初之仇,借兒子的勢欺侮錢皇后,甚至是廢除她的皇后名位。

  因此,在口授詔書囑咐以後,英宗還尤其面囑自已的繼承者皇太子:“皇后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那樣講了以後,英宗依然感覺不安心,怕兒子終究會屈從母親的意志。因此他又緊拉著大學士、顧命大臣李賢的手,不斷囑咐:“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李賢流著淚水撤出英宗的寢殿,將這句話添在了詔書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