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漢代的西域三十六古國是在現在的哪些地方?


  西域是個很籠統的名稱,就跟我們現在說“西方“有點相似,那就是漢代華夏人民心目中的西方世界。起,可以從大漢國境線開始;止,卻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國際“交往受到侷限,大漢跟北方遊牧民族距離近,難免鍋蓋碰鍋勺,不定時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遊牧民族部落、國家,在前期可以說是很少往來,相距遙遠,中間往往隔著匈奴,互相夠不著,兩者之間缺少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

  直到漢武帝時期,為了邊境和平,皇帝親征匈奴,經過近半個世紀,五次大戰,才徹底消除了北部邊疆的安全隱患,具備了打通西域的條件基礎。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張騫出使西域,對西域各國進行摸底調查,才揭開了西域的神秘面紗。

  東漢的史學家班固根據張騫的數據,在自己編撰的《漢書》中,對西域各國的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把當時西域現存的政權概括為三十六國。

  其實歷史在發展,局勢在變化,所謂的三十六國只能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國家的數量和版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且所謂的國家,有大有小,大的相當於一個市,小的只有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落,把他們說成是國家,有點誇大其詞,倒不如說是部落更恰當一些。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還是把他們叫做國家合適。

  在史書中記載的三十六國,分別是:

  一、車師國,也有人叫它姑師國,它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該國是抗衡漢朝的急先鋒,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

  因此槍打出頭鳥,漢武帝的矛頭首先指向該國。對他們採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鴿派政權,該國鷹派人物從此失勢,再也沒有能力對大漢發動侵略戰爭。

  車師國分裂成為四個國家:一、車師前王國、二、車師後國、三、車師都尉國。四、車師後城長國。

  五、蒲犁國,今天的蒲犁縣,後來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積不到一百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