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龐炳勳在抗日期間為什麼會投降?


  人變老的一個特徵是,不知不覺中,總愛回憶。

  龐炳勳就是這樣。

  1941中原會戰期間,他駐軍河南林縣,動不動就給下屬訓話,說自己年輕時多能耐,10幾歲當兵,臨沂打板垣鋼鐵師團,打得他抱頭鼠竄,後撤90裡閉城不出,一戰全國聞名,震驚中外,得了國民政府的最高嘉獎令……

  這段故事,在他的24集團軍中,幾乎人人都耳熟能詳。

  集訓時講,開會時講,給個別人談話時,還講。而且講的時候,還要衛兵搬一塊兒磚頭放在自己腳下,墊平自己的瘸腿,以立正軍姿的講。看誰不注意聽,下去找他還再講一遍。

  一次兩次大家還能聽進去,時間長了,大家耳朵磨出繭,一聽說他講話都害怕,軍中傳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總司令來講話。”

  老漢空提當年勇,唯留嘴上昔日功。此時的龐,年逾花甲,駐防後方,因年邁體衰,變得心無鬥志,老奸世故。表現之一,就是光說不做。

  臺兒莊戰役中,老龐確實是打敗過板垣徵四郎,但之後駐華北,當上河北省主席和24集團軍司令後,他的心境就大變了。

  山東臺兒莊之戰,是他的外出援戰、抗日成名戰,首次參加大規模的抗日會戰,官兵有士氣,全國關注,此戰他是拼了十二分的力氣去打,打得一將功成萬骨朽。

  而駐華北後,他第一次當上省主席,主要任務變成了防守、穩地盤。彼時華北,各種勢力錯綜複雜,有敵有我,有真有假,有政治有陰謀。

  抗日,對這個老油條來說,就別指望了。

  他的內心想法是:抗不好就把自己的地盤抗沒了,還沒有完成國民政府交給的任務,所以啊,這個抗日,對我龐某來說,只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廉頗老矣……

  二、岡村寧次的鬼主意

  1941年7月,東京。

  東條英機當上陸軍大臣後,第一個提拔的大將,就是一直在中國打仗的中將,岡村寧次,給他的新職是:華北方面軍總司令。

  東條告訴他,華北的任務,是一箇中心兩個手段。

  一箇中心就是擴大佔領區即“治安區”,兩個手段一個是打,一個是拉。

  打,就是掃蕩,拉,就是勸降。

  這工作,岡村做得令大本營相當滿意。

  他之前的華北方面軍總司令,是多田駿,以靜態防禦為主,結果被我抗日軍隊打得焦頭爛額,手下一個中將阿部規秀命喪戰場,成為全面戰爭爆發後第一個命喪中國的中將,震驚國內外。

  所以,岡村此次上任,就吸取了多田的教訓。

  他把幾年前在東北實施的那套戰術拿了過來,圈“人圈”,挖濠溝,封鎖村莊,阻斷抗日軍民聯繫,發起“百萬大戰”。

  他還發明瞭“鐵滾掃蕩法”,一時間,華北“無村不戴孝,到處是狼煙”。

  期間,岡村邀180個日本軍官來觀摩他的掃蕩新法,但意外被我軍成功伏擊,當場全殲,這令岡村臉面全無。其實這就是亮劍裡面李雲龍殲滅日軍觀摩團的場景。只不過亮劍裡的場景是根據這個故事所虛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