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南北朝女性內衣叫“襪” 魏晉時流行內衣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了“襪”,可是這個“襪”不是今天的襪子,而是指女性的內衣。而且還第一次出現了浴衣的概念,那時叫“明衣”。

  衫子與漢代袍子有區別

  黃強表示,魏晉時期的服飾比較寬大,體現出“褒衣博帶”的時代特點。魏晉時期的內衣因縱情放縱,故而疏鬆寬大。

  魏晉時期玄學盛行,重清談,人們更是吃藥成風,服用五石散。服了藥物,體內熱量散發不出去,皮膚乾燥,衣服與皮膚摩擦,容易潰爛,必須穿著寬大的衣裳,以避免皮膚的潰爛。所以必須“褒衣博帶”,“魏晉人服飾的飄逸,並不是僅僅為了表現仙風道骨,而是有苦衷,不得已而為之的。”受服用五石散,以及玄學思想的影響,魏晉時人往往率性而動。

  進入南北朝以後,因為民族的大融合,漢民族的服飾吸納了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衣服裁剪更加貼身、適體,傳統的服裝樣式(深衣制)逐漸退化,西北少數民族的服裝(胡服),尤其是褲褶和裲襠則成了社會的流行服裝,其應用範圍由家居擴大到日常生活,禮儀交往。

  魏晉時期的衫子與漢代袍子是有區別的,就是衣無袖端,敞口。衫子在魏晉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內衣,主要在中上層社會流行。當時還有單衫、複衫、白紗衫等。衫有單層與夾層之分,不論婚喪均常用白色薄質絲綢製作。

  穿著輕薄透明的衫子在魏晉時期非常流行,衫子薄透才能見到衫子下面的肌膚,他們所要追求的就是肌膚若隱若現的效果。

  褲褶最初是胡服,用於軍旅,不分男女。後來進入中原,為漢民族吸納,成為社會普遍裝束。

  褲褶實際上分為褲與褶,褶就是款式緊身的上衣,通常樣式是交領、窄袖,長不過膝。與褲子配套,稱之為褲褶。褶緊身,或者貼身而穿,褲褶之褲,屬於有襠褲。不過這時的褲子仍然寬鬆,為了便於行動,人們用帶子從膝蓋部位將褲管繫緊,不使其鬆散,這種褲子叫做縛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