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


  受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影響,乾隆朝名臣紀曉嵐的知名度和存在感,絕對不亞於清朝帝王的衡量標準。影視作品中的紀曉嵐,仗義執言、廉潔奉公,以詼諧幽默、不走尋常路的處事方式智鬥和珅、為民請願,被塑造成了不畏權勢的一代名臣形象。歷史上的紀曉嵐,不敢在乾隆皇帝面前抽菸,沒與和珅結怨爭鬥,雖也廉潔奉公但卻絕非坐懷不亂、遠離女色的清心寡慾之人。

  乾隆朝晚期,為人處世逐漸變得圓滑世故的紀曉嵐,利用10年事件著成《閱微草堂筆記》,書中盡載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後之流傳的鄉野怪譚,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諸多奇聞故事的描述,于思想開放之現今社會都絕對能夠成限制級別。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紀曉嵐生生地活成了故事主角,活成了男人夢境般的追求!

  官職升遷

  清雍正二年,紀曉嵐出生於驢肉火燒的發源地——直隸省河間府,自幼擁有“神童”之稱的他,科舉之路並不順暢,直到30歲才在殿試中以二甲第四的名次,獲進士出身,成為清廷儲備幹部,算是正式踏進了仕途。

  初入仕途的紀曉嵐並未得到重用,以其“文章見長”而被乾隆皇帝幾乎每年一調整的擔任編修或者總編纂的職位,基本相當於中央直屬材料編修部門的總編輯,名頭不小,卻幾無實權可言!

  乾隆二十七年,在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途中,紀曉嵐以欽差身份,領提督學政,視察福建教育、科舉事宜,似乎要迎來仕途的春天。可惜返回京城以後,紀曉嵐依然沒得到重用,再加上為父守孝的三年耽擱,紀曉嵐直到乾隆三十三年才被指派杜州都勻知府,品秩從四品,廳局級正職。

  知府任上並無突出表現的紀曉嵐,被乾隆皇帝重新召回身邊,官升一級,品秩升為正四品,成為了乾隆皇帝身邊,擁有較高行政級別的御用文人。可就在返回京城的當年,“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得罪,昀為姻家,漏言奪職”,45歲的紀曉嵐被髮配烏魯木齊贖罪。官職,一擼到底;行政級別,僥倖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