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二戰後蘇聯竟如此犒賞士兵


  “二戰”中的蘇軍無疑是一支能征善戰的威武之師。那麼它的戰士們是否也具有和“解放全人類”理想相適應的文明和美德呢?當曾經給他們帶來巨大損失和犧牲的敵手終於被他們征服以後,他們是如何對待戰敗國的平民的呢?

  德國民眾談“俄”色變

  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軍隊都是最高的武力手段。軍隊之所以需要軍紀,首先是要保證戰鬥力,其次是要約束破壞力。“二戰”後期的蘇軍在戰鬥力和破壞力都達到了高峰,以至於德國民眾無不談“俄”色變。

  中國人對蘇軍士兵的感覺也曾經是很複雜的。在中蘇友好期間,一系列的蘇聯“二戰”故事片向我們展現了蘇軍戰士的良好形象:勇敢、剛強、善戰、純樸、正義。而在“二戰”的現實中,中國人也看到了強大的蘇軍是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打垮百萬日本關東軍的。

  但是,正視歷史的人也無法迴避蘇軍士兵的另一種表現:酗酒鬧事、搶劫平民、強姦婦女。1945年9月,第一批出關進駐東北的八路軍冀東部隊進入瀋陽後,首先遇到的任務就是處理平民大量投訴的蘇軍搶劫事件,以至於我軍必須向蘇軍政治部提出“嚴肅紀律”的要求。同年12月,剛剛被中共中央任命為松江軍區副司令員的盧東生在遭遇蘇軍士兵的搶劫時竟然被對方開槍打死。巴頓將軍在給他的妻子的信中曾這樣評價蘇軍:“具有嚴格紀律的一群烏合之眾。”

  蘇軍的戰場紀律是極為嚴格的。在兩軍交戰時,軍方對違令撤退者一律用機槍直接掃射。但是在作戰行動之外,蘇軍的軍紀卻是時緊時鬆。對於一支整體文化素養較差的軍隊,紀律約束的稍許鬆弛極易導致大面積的恣意胡為,當這支軍隊面對敵對國平民的時侯尤其如此。

  士兵把婦女內衣套在身上

  因持不同政見而一度被蘇聯勞改和流放過的索爾仁尼琴在“二戰”時曾任蘇軍大尉炮兵連長。敢講真話的習慣讓他成了一名罕見的敢於“詆譭蘇軍榮譽”的異類老兵。他在回憶戰爭經歷時這樣描述過他的部隊在進入東普魯士時的情景:士兵們爭先恐後地把德國婦女的內衣套在自己身上,熱鬧的就像是混亂的集市。有人因為在外衣的外面套了太多的內褲而難以移動。坦克兵們把戰利品裝滿坦克內艙,奇怪的是他們居然還能穿過狹窄的炮塔坐到裡面去。索爾仁尼琴在勞改營時期的難友科佩列夫也曾參加過蘇、德戰爭。讓科佩列夫難以接受的一個事實是:部隊里居然會允許士兵每月往家裡寄回一個5公斤重的郵包,這簡直就是一道暗示士兵可以佔領區裡搶劫平民的特許通知。科佩列夫相信,正是這樣的規定直接地刺激了士兵們的劫掠行為。

  尤為可笑的是,一般軍官們的待遇加倍優惠,每人每月可以往家裡郵寄兩次這樣的郵包,而將軍們的郵寄次數則不受限制。科佩列夫就曾十分無奈地為他在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政治部的上司往家裡郵寄了一副精製版畫,那副價值不菲的藝術作品出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著名版畫家阿爾佈雷特·丟勒之手……三個方面原因造成了蘇軍摧殘德國平民的行為:文化和道德水準低下的兵痞行徑,對德軍在蘇聯犯下罪行的復仇心理,軍隊指揮員對士兵越軌違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的縱容。其中第三個原因最為重要。沒有高層的縱容,這支處於嚴厲管控之下的軍隊根本就不可能在進入敵國後混亂到這種程度。在柏林休戰時還是個孩子的退休老人拉赫曼告訴我,俄國人真正開始變得規矩起來是在停戰三個月以後。歷史資料也證實了這種說法。

  德國軍隊全面放下武器的時間是1945年5月8日,此後在蘇軍各部隊中偶爾有約束士兵放縱行為的指令下達,但真正全面而有效的整肅軍紀卻是始於駐德蘇軍總司令朱可夫元帥在8月3日下達的整肅軍規命令。這道命令指出:“這些行為(注:意指搶掠、人身暴力和“可恥事件”)使我們在德國反法西斯主義者眼中的形象受損,特別是在戰爭已經結束的情況下,能夠幫助法西斯主義者發起反對紅軍和蘇聯政府的運動……”由此可見,捍衛榮譽和防止反抗是朱可夫元帥下決心治理軍紀的兩大原因。但是這兩點在此前就不重要嗎?難道蘇軍高層在此前並不瞭解士兵們都對德國平民做了些什麼嗎?答案都是否定的。之所以蘇軍會在大範圍內發生肆無忌憚的胡為,高層的一度默許是惟一解釋。縱兵三日,以饗將士,這種勝利之師的做法在人類戰爭史上並不罕見,只不過蘇軍的放縱行為長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