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牛奶曾是貧困的象徵?


  幾百年前,喝牛奶曾被認為是貧困的象徵?

  這是為什麼?

  古時的牛奶曾被稱為“白肉”

  被稱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窮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有錢人對其敬而遠之,經常食用乳製品甚至被認為是貧困的標誌;但19至20世紀的商業和科學轉變了牛奶。現在人們所熟知的“牛奶”,是由現代科學技術、廣告宣傳效應塑造和推廣的一種文化。

  以牛奶為食曾是貧困的象徵

  不可否認,在漫長的歷史中,牛奶是所有飲品中陪伴人類時間最長、與日常生活最密不可分的一種,重要性僅次於水。6000年前古巴比倫一座神廟中的壁畫,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關於人類獲取和飲用牛奶的最早歷史記錄,但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早在12000年前,人類就開始馴服牛作為家畜,並把牛奶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人使用牛奶作為祭品。埃及神話中象徵豐產和愛情的神哈索爾,就長著一顆奶牛的頭。而近年來在瑞士等地的考古挖掘則顯示,就在那時,歐洲人已經開始掌握了用牛奶製作奶酪的技術。

  在《聖經·舊約》中,牛奶一共被提及47次。上帝許給以色列人的樂土,便是那“流奶與蜜之地”。事實上,在中亞的許多地方,一直到相當晚的時候,一個人擁有奶牛的數目還是衡量其財富的主要標準。

  雖然現在提起牛奶和奶酪,動不動就會與生活品質連在一起,但在中世紀,情況卻並非如此。19世紀以前,由於沒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種伴隨著高風險的食品。直接擠出的奶常常被細菌汙染,在炎熱的季節幾個小時就足以令牛奶變質,因此幾百年中,被稱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窮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有錢人對其敬而遠之,經常食用乳製品甚至被認為是貧困的標誌。

  生活在13世紀末的馬可·波羅曾在他那本著名的遊記中提到,成吉思汗的隊伍長途行軍時,攜帶乾燥過的粉末狀牛奶作為食物。這恐怕是關於奶粉的最早記錄。不過,西方航海家探索新世界時,為了解決營養問題,用到的卻是一種更原始的笨辦法:帶著奶牛上路。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駛向美洲大陸時,就吸取了前一次航行中的教訓,攜有奶牛。而當新教徒開始大批移居美洲大陸時,英國法律甚至規定,每艘駛往新大陸的船,必須嚴格遵循每5名乘客配備一頭奶牛的標準。當船隻抵達港口後,船長有權將這些奶牛就地出售,為自己賺一筆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