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抑佛尊皇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一個炎熱的下午,日本九州的一所寺廟裡,僧人正在做佛教功課。

  突然,大殿外傳來了鼎沸的人聲,一大群人正在打砸寺裡的佛像。

  寺廟主持大驚失色,更讓他吃驚的是,那些人手中拿著天皇的詔書,和當地政府的許可。

  住持向當地官員們提出控告,得到的卻是一紙要求寺裡所有和尚參軍的命令書。

  類似的事件出現在日本各地,僅在薩摩藩就有1616座寺廟被關閉,2966名僧人被迫還俗,其中三分之一被徵召入伍。大量佛教名勝被破壞,無數佛像被砸毀,再扔進山谷,無數佛塔、僧堂遭到拆除。

  自古以來,日本就是一個虔信佛教的國家。是什麼人,為了什麼,要展開這樣迫害佛教的運動呢?

  這就要從明治維新的“維新”說起了。

  明治維新中的‘維新’,當然具有破舊立新的意思,但有的時候,‘破舊’後立的還是‘舊’,比如說打壓了傳統的佛教信仰,是試圖樹立以天皇為中心的神道教信仰。

  神道教是日本的傳統信仰,在神道教裡面,山川沼澤可以成為神,樹木走獸可以成為神,死去的英雄人物也可以成為神,而天皇家族,則是神明們的中心。

  那麼,天皇是怎麼從人變成神的呢?

  根據日本古代官方修訂的“正史”認為,創造天地的是神明伊奘諾尊,伊奘諾尊生出的天照大神是太陽神,她的孫子奉命來到人間,世代統治日本,就是天皇家族。

  在幕府統治日本的時候,天皇只有和小諸侯一樣大的封地。天皇雖被稱為神明,卻不能像神明一樣不食人間煙火。經濟困窘的時候,不得已,只能讓手下人在街上賣畫,來補貼皇室家用。

  然而,幕府的危機改變了皇室的命運。

  1868年,決定日本命運的鳥羽伏見戰役激戰正酣,戰鬥的雙方都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準備給對方致命的打擊。突然,一面帶著天皇徽章的錦旗在討幕軍上方揚起,幕府軍看到天皇的標誌,軍心盡散,沒有人敢向天皇旗幟開槍,於是一潰千里,討幕軍取得全勝。

  在古代日本,雖然多數時間裡天皇沒有掌握實權,但在一般百姓心目中,仍然有著非常強的宗教的神秘感。很多人敢於反對政府,但不敢反對天皇。

  明治政府抓住了民眾的這種心理,進行大力宣傳。明治維新開始之際,各級地方政府都向當地民眾宣示了一份官方“告諭”。裡面說,天皇是神明的子孫,是世世代代統治日本的,我們喝的水,吃的飯,調味用的鹽,縫衣服的針線,都是天皇的賜予,沒有天皇就沒有日本,更沒有日本人。天皇是神,也是所有日本人的大家長,那麼日本人也就是神的子孫,是比別的民族優等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