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越王勾踐的老祖宗是守墓的?


  《吳越春秋》上說,當年大禹三載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歸還大越,他登上會稽山,在這裡接見萬國諸侯,分封有功之臣,賜爵有德之人。

  後來,他去世時就葬在了這裡。

  大禹對群臣們說:“我死之後,就把我葬在這會稽山,用蘆葦做外棺,用桐木做內棺,墓挖七尺,墳高三尺,臺階三級就行了,不要佔人家田地,不要拆人家田埂,不得妨礙百姓們耕種,我們不能為了讓死者安樂,就讓活著的人去受那勞苦之罪。”

  天帝讚美大禹的德行功績,就派群鳥來幫助這裡的民眾耕種。

  但是這些鳥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快有的慢,所以也就時而興盛,時而蕭條,收成沒有什麼規律可言。

  禹的兒子是啟。

  啟登上王位後,馬上在會稽山南為他的父親修造了一座宗廟。並且還派遣使者,按照每年祭祀的節日,一年四季都要到那裡去祭祀大禹。

  又過了幾代人後,是夏王少康。

  少康擔心對祖先大禹的祭祀斷了香火,就把自己庶出的一個兒子封在了那裡,號稱無餘。

  無餘的封地就是越國,當時的國普遍都很小,其實就是一部落。越國就這麼來的。

  無餘所開創的這個越國,主要是幹什麼的呢?用今天的意思來說,就是守墓的。

  一個家族的親人去世後,為了便於祭奠,有必要安排專人在這裡管理。擔任這項特殊工作的人,都是本家族內部的人,但一般不會是什麼重要人物,重要人物很顯然會有其他許多更重要的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