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小托馬斯斯當東:戰爭不可避免


  在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中,有一個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小托馬斯斯當東。

  小托馬斯斯當東(sirgeorgethomasstaunton,1781—1859)應該是英國最早的中國通。

  1792—1793年,其父老斯當東作為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的副使出使中國,小斯當東隨行;來華途中,小斯當東跟隨使團僱傭的華人翻譯學習中文,進步很快,隨後在使團謁見乾隆皇帝時用官話和乾隆皇帝直接交談,一舉成名。

  1798年他進入英國東印度公司廣州商行服務,任文書,1804年出任貨物管理人,1808年任中文翻譯。1810年,《大清律例》由他翻譯在英國出版,這是第一本直接由中文翻譯為英文的書。

  1816年,升任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特派委員會主席(即中方所稱的東印度公司大班),同年,作為副使隨同阿美士德出使北京。

  1818年,參加選舉進入英國議會,此後長期擔任下院議員(1826年未得連任,1830年重新當選,1836年和1837年連續兩屆大選失利,1838年又通過補選重新進入議會,1852年退休。)在議會中,一直屬於以坎寧為領袖的政治派別,這一派別在1830年之前被稱為“自由派保守黨”,之後脫離保守黨與自由黨合併。

  在他人生中的重要時刻,1840年4月7日,英國的下院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辯論的議題是:要不要向中國派遣遠征軍。漫長的辯論過程中,一位叫小斯當東的議員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視。在他發言的時候,全場鴉雀無聲,人們聽得異常認真。小斯當東以果斷的口吻說,通過他對中國統治者性格的瞭解,他認為戰爭不可避免:

  當然在開始流血之前,我們可以建議中國進行談判。但我很瞭解這民族的性格,很瞭解對這民族進行專制統治的階級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們想獲得某種結果,談判的同時還要使用武力炫耀。

  他認為,對中國的武力征服是必須的。

  “如果我們在中國不受人尊敬,那麼在印度我們也會很快不受人尊敬……如果我們要輸掉這場戰爭,我們就無權進行;但如果我們必須打贏它,我們就無權加以放棄。”

  此時全場肅靜,所有人都在傾聽他的講話。幾分鐘後,他給出了最後的結論:“儘管令人遺憾,但我還是認為這場戰爭是正義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隨即,大廳裡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

  小斯當東的發言對議員們的選擇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發言結束後,下院裡響起了長時間的鼓掌聲。在後來進行的投票中,主戰派271票,反戰派262票,9票之差。也就是說,如果再多5張反對票,鴉片戰爭就不會在那時爆發。

  大部分議員都十分相信小斯當東,因為他13歲就到過中國,而且還曾經與乾隆皇帝親切交談,得到乾隆的特殊關注與喜愛。

  原來,小斯當東正是當年馬戛爾尼使團副使斯當東的兒子。馬戛爾尼訪華時,13歲的他被作為“見習侍童”帶到中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十,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皇帝,小斯當東因負責為特使提斗篷的後沿,也得以見到天顏。

  在駛往中國的漫漫旅途中,小斯當東閒來無事,向翻譯們學起了中文。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極強的,何況斯當東爵士的兒子智商很高。很快他就掌握了許多日常對話。在覲見的時候,和珅向皇帝介紹,說這個小鬼子會說中國話。

  刻板嚴格的程序被打破了,乾隆皇帝微笑著命孩子跪得再近一些,“讓他講中國話。或許是因為孩子的謙遜,或許由於他講話的漂亮用詞使乾隆皇帝十分高興,後者欣然從自己的腰帶上解下一個檳榔荷包親自賜予該童”。

  英國人沒感覺有什麼大不了的,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手工繡成的錢包。但是在中國人看來,這卻是了不得的恩典。“賜給自己身上的荷包可說是一種特殊恩惠:東方人把皇帝身上帶過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視為無價之寶。”小斯當東自己也感到很榮幸,這個荷包後來他一直保存著。(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儘管馬戛爾尼訪華的失敗導致了中國形象的急劇惡化,但天真無邪的小斯當東卻對這個懷柔遠人的國家抱有善意,他津津樂道於乾隆皇帝對自己的接見,還與大學士松筠建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