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得民心的他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54歲的宋仁宗去世了。

  消息從皇宮傳到街市,開封街頭的一個小乞丐,起初一愣,接著竟放聲大哭,踉踉蹌蹌就往皇宮跑。誰知宮門外早擠滿了人,襤褸的乞丐、斯文的書生、稚氣的小孩……哭做一團,披著白麻,燒著紙錢,給皇帝“送別”。第二天,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無光。

  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從貧民到敵人,都捨不得他死——皇帝做到了這份上,大有“偶像巨星”之勢。直到700年後,看誰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認: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爹不疼娘不愛

  宋仁宗趙禎出生時,那一聲嬰兒的啼哭,讓伸長脖子的文武百官大大鬆了口氣——在他之前,所有的皇子都夭折了。於是他取名“受益”,5歲封慶國公,9歲為太子,13歲時,其老爹趙恆駕崩,就改名趙禎,登基為帝。

  比起後世的九子奪嫡、你死我活,這傢伙的好命,足以叫歷代皇子們嫉妒。

  但殊不知,宋仁宗的少年時光,卻過得異常艱難——他的糊塗老爹、那個簽下了丟臉的“澶淵之盟”的宋真宗,竟然時刻擔心大臣們會利用太子架空自己。他越看兒子,越有“被害幻想症”:乾脆,我先下手為強吧!

  大臣們實在看不下去了:“陛下還有幾個兒子,能讓你想殺就殺?”這才讓真宗正視一個後果:殺了太子,就絕嗣了。

  太子一條小命雖然保住,可父親的猜疑並沒緩解。彌留之際,真宗滿腦子都在想:這兒子不可信,只有把權力交給皇后。

  經過父親的“嚴防死守”,13歲的少年趙禎即位之後,也沒什麼舒心日子,最大的考驗來自他的“母后”——章獻太后。

  拜《狸貓換太子》的“戲說”所賜,人人都知道,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妃,而章獻太后正是戲中的壞人劉皇后。但實際上,章獻太后非但不是“奸妃”,反而聰慧敏捷,頗有政治頭腦。她理所當然地坐到了宋仁宗身後,垂簾聽政11年。

  權力的滋味,一旦嚐到,就不想放棄;更何況,從深宮走到朝廷上的聰穎女子,前朝就有一個武則天。章獻太后把皇袍披到身上,故意問大臣:“你說,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