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所害的觀音


  本章的女主人公,姓蕭,名觀音。

  她就是蕭觀音!

  蕭觀音是遼國道宗皇帝的皇后,史載其“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制歌詞,尤善琵琶。”曾作詩《伏虎林應制》、《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屬和詩等,被道宗譽為女中才子。她曾因冠絕一時的容貌和過人的才氣集千般寵愛於一身,寵逾眾妃,成為道宗的“紅顏知己”,然又因一首色情詩遭人誣陷而被勒令自盡,命喪黃泉。即使香消玉殞後,屍體也幾次被刨出,使其靈魂無安生之處。

  紅顏薄命只因多才藝

  蕭觀音,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小時候,她面容慈善,明眸皓齒,美麗清秀,性格好靜,尤如觀音轉世。父母視之如掌上明珠,對其疼愛有加。為了吉利,特為其取小字叫觀音,希望她萬事能逢凶化吉,禍去而福存。長大後,她更是出落得穎慧秀逸,亭亭玉立,嬌豔動人。蕭觀音生性聰慧,好讀書,從五歲起便經常去父親的書房,打開書右看左瞧。父親偶然教她幾個字或一首詩,她便能過目不忘。她還極有靈性,先生所教的知識一學便通,不到兩年時間,通讀唐詩。她還隨先生學習了詞的填法,若讓她填詞,總是才思敏捷,轉眼成章。

  受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歡音樂和漢詩。契丹族建立的遼國依然保持著遊牧民族的傳統,喜動不喜靜,遼國的貴族少女很少有專心於讀書認字的,尤其是難學的漢字。難得的是,她還會用漢語寫詩作文,書法也相當不錯。在遼國的歷史上,她是僅有的兩個傑出的女詩人之一。

  16歲時,她成為梁王的王妃。次年,梁王登基為遼道宗。她性情溫順,飽讀詩書,而且她琴瑟、琵琶都堪稱國手,與遼國其他女子相比顯得格外特別,很快就被冊封為皇后。當時的遼國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孤穩壓帕女古靴,菩薩喚作特里蹇。意思是:頭戴玉,足登金,皇后是觀音。

  遼道宗繼位後,兩人伉儷情深,年輕的遼道宗對蕭觀音恩寵有加。不僅在宮中夜夜相伴,即使出外巡遊打獵也常常帶著蕭觀音一起去。可謂是夫唱婦隨,琴瑟相和。

  契丹人都保持著尚武的習俗,喜歡打獵。按照契丹族的風俗,皇帝每年要帶領貴族們外出漁獵,稱為“捺缽”。遼道宗時常騎著號稱“飛電”的寶馬,瞬息萬里,出入深山幽谷。有一年捺缽時,道宗在黑山獵得一虎,一片歡騰之中,道宗和群臣飲酒高會,道宗命身為皇后的蕭觀音即興賦詩。蕭觀音脫口而出:“威風萬里震難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哪教猛虎不投降。”錦句出玉口,在座的遼帝遼臣,無不歎服。此詩氣勢雄渾,彰顯出蕭觀音女中豪傑的豪氣和北國女子的颯爽潑辣。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過人的才氣為日後那些奸佞小人的誣陷提供了可趁之機,也為蕭觀音的悲劇人生埋下了隱患和禍根。

  獨守空房吟詞作曲打發時光

  好事多磨。不論夫妻感情多麼好,在皇帝那裡,漫長的婚姻都會成為一個枷鎖。遼道宗統治後期,道宗越來越耽於玩樂,終日以畋獵、飲酒為樂,對朝政不聞不問。大半年的時間在宮外山林曠野中度過,朝政漸漸被憑告密而平步青雲的耶律乙辛把持。賢德淑惠的蕭觀音,時時勸誡道宗不要耽於射獵,不要疏於政務。起初道宗還有所收斂,後來漸漸受不了穩重的皇后的束縛,對蕭觀音一些忠言逆耳的勸誡異常反感,以後便很少在蕭觀音處過夜了。他對這位貌美才多的皇后逐漸疏遠,更有甚者常常在酒宴之餘,冒用蕭觀音的名字,把大臣李儼的妻子邢氏叫到宮裡鬼混。

  大凡女人,都會為挽留自己的愛情而鬥爭。失寵後的蕭皇后又寂寞又悲哀,開始作曲以自娛,也想挽回道宗對自己的寵愛。蕭觀音越來越不喜歡交際,容貌也日漸衰老。色衰而愛弛。耶律乙辛趁機將自己的弟媳進獻給皇上,並深得聖寵。看著道宗移情別戀,蕭觀音除了獨自嗟傷,空帳之中愁聚眉峰,悶損娥眉外,只能在詩中傾瀉自己的絕望和夢想。風流多情的詞人蕭觀音為了喚起夫君舊情,獨創曲牌《迴心院詞》,一口氣做《迴心院詞》十首,她在絕望中希望,哪個文人丈夫能夠讀懂這種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