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各朝官場貪官的最大特點

  如此反腐奇招也收到了奇效,《貞觀政要》中是這樣說的,當時官場“官吏多自清謹”。不只貪官少見,就是社會治安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期,監獄常常是空的,史稱“貞觀之治”。

  而在唐以後,中國官場上的貪官大幅增加。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官員待遇相對較高、也是官最好當代的一個朝代,但“高薪”並未能養廉,反而造成嚴重的官場腐敗,貪官冗官太多。

  宋朝在建國初期很重視反腐,宋朝被處死的第一個貪官是商河縣令李瑤,事發建國後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四月。《宋史·太祖本紀》記載,李瑤因貪汙被“杖死”。

  雖然開國皇帝趙匡胤對腐敗官員毫不手軟,但在其主政時發生的影響比較大的貪汙案仍有30多起,可見,宋代官場在建國初期就開始腐敗了,一直至亡國都未能好轉。

  到了中期,宋代貪汙之風蔓延,腐敗已十分糟糕。中國歷史上著名清官包拯對當時的官場腐敗看得很透徹,其在《包孝肅奏議·選舉》“請先用舉到官”篇中是這說的:“幅員至廣,官吏至眾,黷貨暴政十有六七”。包拯的這意思是,當時宋代官場上不腐敗的官員僅是少數。

  到了後期,宋代官場糟糕透頂。當時的官場上“廉吏十一,貪吏十九”,即90%的官員都是貪官,屁股不乾淨。趙佶(宋徽宗)皇帝時,官場幾乎全爛掉了。當時朝政為利益集團所控制,出現了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楊戩、高俅等六大貪官,時人稱“六賊”。《宋會要輯稿·刑法2》中稱,這一時期的官場“貨賂公行,莫之能禁”。

  宋朝官場已很腐敗了,貪官太多,到了明清兩朝,貪官則多得無法估計。據《明史·鄒緝傳》記載,朱棣(明成祖)即位後被提拔為翰林侍講的鄒緝,於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上疏,反映當時的官場腐敗,稱“貪官汙吏,遍佈內外,剝削及於骨髓”。此時,距明朝建國僅53年,官場就腐敗到這種程度,令人吃驚,比宋朝嚴重多了。

  至於到了清朝,封建“家天下”氣數將盡,官場腐敗卻達到極點,貪官異常活躍。敢於上疏直言的順治三年進士林起龍曾在奏摺中形容當時的官場,“今貪官汙吏遍天下”,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清朝“無官不貪”。

  哪朝貪官最狠?

  ——東漢貪官被抄家財抵全國半年稅收

  從上述可以看到,封建時代的官場腐敗,是越往後越嚴重。那麼如果從貪官慾望和貪勁上來分析,哪朝貪官最狠?先從漢代說起。

  梁冀是被漢桓帝劉志搞倒的一個大貪官。其父親梁商是漢順帝劉保的大舅子,祖上又是東漢開國功臣,所以梁冀十分狂妄,結黨營私。漢質帝僅因稱其為“跋扈將軍”,就被其毒殺了。

  梁冀被劉志搞倒後,梁的家產被沒收,由官府進行拍賣,價值高達30多億錢。據《後漢書·梁冀傳》記載,這些錢全部充入王府,減抵全國半年的稅收,即所謂“用減天下稅租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