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史記中四個偉大而又另類的母親形象


  司馬遷在《史記》中描繪了四個偉大而又另類的母親形象,這些母親雖然沒有留下姓名,有的甚至只留下一句話,但她們卻用另一種方式展示了母親對兒子那份無私而又偉大的愛,所以歷史才會永遠不朽地記住了她們。

  一、吳起麾下一位不知名的士卒的母親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為了做官,吳起竟然“母喪不臨”、甚至“殺妻求將”,在最初效力的幾個國家都沒得到重用。後來魏文侯因吳起善於用兵,廉潔公平,而且愛兵如子,與士兵同甘共苦,能得到士卒的擁護,就任命他為西河的守將,抗拒秦國和韓國,後來任西河郡守。這一時期,吳起軍隊中有一名士兵身上生出了惡性膿瘡,痛苦難耐。吳起知道後,竟然親自趴在士兵毒瘡上為他吸膿。兒子得到吳起將軍的“親切關懷”,卻沒有讓母親有一絲一毫的高興,反而讓她痛哭不已。一個連自己的母親去世都可以不回去奔喪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結髮妻子都可以殺的人,為什麼就能夠替士兵吮吸膿瘡呢?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公,因為也曾受到過吳起的這種“親切關懷”,而變得異常勇猛,不怕犧牲,不久便死在征討敵軍的戰鬥中。

  在這位母親的眼中,吳起將軍吸的是兒子的膿血,要的卻是兒子的性命。她用哭聲和眼淚表達了她的無可奈何,表達了對吳起復雜的感情。如果這位母親知道吳起早年的經歷,可能她的哭泣會更加悲哀。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吳起就是一個冷血的魔鬼,他是個狂熱的官本位主義者,他心裡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躋身公卿。他所做的一切都在為自己的這一目的服務,拒絕為母親料理喪事,殺妻求將,為士兵吮吸膿血,都是吳起為自己的公卿夢想所付出的努力。士兵的母親看透了其中的把戲,看透了吳起的險惡用心,她因此預見到了兒子悲慘的未來。一將功成膿血幹,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一位悲情的母親,無奈的母親,目光敏銳的母親。

  二、趙括的母親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