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六章:天命所在,變夷為夏

  他們卻不思報答天子的恩典,為天子征討不服王化的蠻夷,反而叛亂生事,致使諸夏的實力減弱,最終上天懲罰了他們。

  孤在東部大行殺戮,就是受到天命指引,如果不對叛軍施加最嚴重的懲罰,受命忠臣的功勳怎麼能夠得到彰顯呢?

  《王道》開篇便是‘王業不偏安,夏夷不兩立!’希望諸位都能牢牢記住邦周諸侯的身份,用周禮來統治夷民。

  若是做不到,天子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影響邦周天命的人,依照過錯降爵奪地,乃至於奪爵除國,甚至收回他的姓氏,貶為庶人,讓他死後無顏面見祖宗。”

  剝奪姓氏,貶為庶人!

  眾人都心有慼慼然,姓是他們血統的來源,氏是他們尊貴的象徵,這兩者一旦被剝奪,他們就成了孤魂野鬼,在這個血統貴族時代,任何官職都不會落在他們頭上,除非天子垂憐,否則天下雖大,再無復生之日。

  這一下所有人都將打擊夷狄放在了封國第一要務的位置,這正是姬昭樂見其成的。

  從後世領土角度看,周王朝的貢獻簡直無與倫比,上百個武裝殖民團體四處出擊,幾乎剿滅了整個中原內的其他文化部族,而且還都統一在周天子這個共主之下,形成了幾百年的文化認同。

  為之後的秦漢大一統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分封制是非常適合現在這個時代的制度,姬昭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加強諸侯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使所有諸侯對諸夏身份產生認同,讓所有與外族勾結的諸侯為天下恥笑。

  “孤編纂了《周禮》、《王制》、《王道》三書來教導天子,《周禮》這本書,是邦周根本,諸公要認真研讀,才能盡心侍奉天子。”

  姬昭將一份份白色絹布舉起示意眾人道:“元年時所行封建,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所以才有四賊陰陽逆亂、不敬上天、禍害蒼生,致使刀兵內卷,殺戮凜凜,今日便重新定下封建,從此天道陰陽有序,諸公要按制行事,不可逾越,使我邦周永享天命,爾等亦可永享富貴。”

  經過姬昭調整的分封制終於新鮮出爐,先是為了彰顯邦周恩典,提出了二王三恪制度。

  先前所封堯舜禹三王的後裔,只有禹王后裔保留了杞公的爵位,然後將宋公的爵位由紂王的庶兄子燦繼承,但宋國的封地大幅度縮減,姬昭將三部殷商舊族賜予他,讓他安撫剩下的殷商遺民,子燦很是感激,他不在乎土地爵位的大小,但這一次分封,證明周王朝是真的不會再針對殷商遺民趕盡殺絕了。

  之後將黃帝、堯、舜的後裔分別封在祝、唐、陳三地,皆為侯爵,次於二王。

  當然,爵位雖然高,位置卻不好,都被姬昭放在了強大的姬姓諸侯國旁邊。

  不過諸侯們當然不會在意這一點,畢竟那可是白給的好處,就連殷商後裔都依舊能夠享有一片土地。

  虛封完之後

  “齊侯、燕侯、保侯、徽侯上前聽封。”

  四個風牛馬不相及的侯爵連忙起身,其中只有太公望知道姬昭想要做什麼,畢竟這四侯中,只有齊侯在王畿執政,另外三人都受封在邊疆。

  “臣在!”

  姬昭點出的四人,齊侯不用多說,三公之一,是諸侯公卿眼中,如今邦周之中唯一能對抗他的人,其餘三人都是武王的弟弟,因為是庶出,所以才受封到偏遠之地,不過四年過去,征討夷狄頗有成效,都是如今姬姓宗親中較為強大的支系。

  “天地有四面八極,天子居於中央,統率四方,但是四面的夷狄不斷湧來,這是不能饒恕的。

  齊、燕、保、徽是諸夏列國中的強支,天子要在四方彰顯天命,將邦周的禮儀與文化傳播出去,所以命令你們征討東夷、西戎、北狄、南蠻。

  天子將自己象徵戰爭的節杖賜予你們,還給予你們每年三月召集諸侯會盟的權力,加封你們四人為‘奉王受命’。

  會盟諸侯書首列言‘奉王受命’加爵位尊號,位同三公。

  受此任命,每年一月,你們要派遣使者來覲見天子,向天子獻上俘虜、財貨,天子會根據你們的功勳給予賞賜,天子會向四國派出史官記錄你們的歷史以及諸侯會盟的信息。

  ‘奉王受命’五年一遷,若是功勳尚可,可以繼續受封,如果數年還功勳不足,便由天子收回,遷轉至其餘方面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