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二十章:齊侯向西

  還有一家以周氏為主脈,這一支是素王的後人。

  其餘的則以采邑所在為氏,張、楊、李、孫四家最大,大多數都是兩次大行封建時,沒有被分封的姬姓宗族後裔。

  作為邦周的大股東之一,姜姓的勢力在王畿之中依舊龐大,尤其是紀氏,這是太公望留在王畿中的一支。

  申氏也是姜姓強支,只是不如呂氏那麼顯赫而已。

  還有許、謝、高三家,已經是第三代的姜姓源流,他們的主支已經不在王畿之中。

  在畿內諸侯之中,嬴姓是比較奇特的存在,這是唯一的一個從岐周之時就追隨周王,卻在畿外沒有任何封土的大姓,他們世代為周天子養馬,是畿內的軍事大貴族之一。

  此次齊侯西向而行就有大量的嬴姓族人跟隨,洛蘇在馬政上圈了圈,這種人才應該放在西北那種地方,放在王畿之中浪費,嬴姓徐氏、江氏、費氏都是比較實幹的氏族。

  姒姓有杞、曾、陳三家,都是曾經隨著王后、夫人來到王畿的杞國外戚後人。

  禹王后裔的杞國,在大行封建時,同宋國一樣貴為公國,但是現在國力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反而是這些遷徙到王畿之中的姒姓後裔卻很是繁盛。

  由於地理上不像是畿外諸侯相隔那麼遠,通過通婚聯姻,這些氏族之間相互雜居,一個標準的採、邑之中,甚至生活著三姓族人。

  洛蘇望著自己整理出來的公卿氏族,開始回想自己多年執政中,這些人的政治傾向,他準備與這些氏族的大宗族長談一談。

  經過判斷,洛蘇決定從姬姓周氏、姜姓申氏、嬴姓費氏,這三支入手,這三支是最可能支持他的大氏族。

  姬姓周氏算是他的公族,雖然雙方的來往比較少,但是歷代洛侯都在王畿執政,對這個同族還算是照顧,現在是他們回報的時候了。

  姜姓申氏曾經是殷商的西陲重國,後來隨著姬姜合流,加入到了邦周之中,現在姜姓呂氏是邦周之中最顯赫的異姓諸侯,申氏心裡恐怕不會那麼好受。

  至於嬴姓因為宗族人數比較少,交流比較多,隨便見一支就可以。

  ……

  經過多日的行軍,齊侯終於抵達了鎬京,以程侯為首,西部的諸侯們恭敬的迎接王旗入京。

  齊侯站在戰車之上,他雖然是一個老人,但是頗有先祖太公望之風,渾身負甲,一看就是沙場宿將。

  望著眼前烏壓壓的人群,齊侯取出諭旨,大聲道:“攝政會議制令,眾卿接旨。”

  攝政會議擁有天子的所有權力,下詔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對制令這種等級的旨意,諸侯皆頷首,諸侯以下,不論附庸、卿、大夫、元士,盡皆頓首。

  “代行王事、總攝邦週一切軍國事攝政會議制曰:

  著齊侯為奉王受命總攝邦周西部內外軍國事王使、太保、奉王受命徵西上將軍、夏官長、代鎮西諸侯。

  西部諸侯,不論宗親貴戚,公侯高爵,悉奉其令。

  爾其欽哉!”

  乾脆利落,符合洛蘇一向的做事風格,眾人正要起身,就聽齊侯慢慢悠悠的說道:“諸公莫急,還有一道詔書。”

  這下就連諸侯也都頓首下去。

  “代行王事,總攝邦週一切軍國事攝政會議詔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諸公自素王時便為天子藩籬,是邦周重臣後裔,鎮西諸侯程侯雲,爾先祖程侯林,乃是素王胞弟,素王稱之曰能,康王贊為三公之才,可堪大任。

  素王東征之時,程侯留守鎬京,籌集糧草,教導天子,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天子感念他的恩德與功勳,賜予他兩百里的土地,才有了程國的興盛。

  東遷之時,還將鎬京城這等宗廟重地的看守重擔,交給程國君主。

  未曾想,你竟然如此無能,致使犬戎霍亂鎬京王畿,三百里國土不能制,要你何用!

  寡人實在不知百年之後,你要如何面對先祖。

  還有爾等西部諸侯,程侯有鎮西之責,爾等個個都是宗親貴戚,以血緣享受了如今的高位,難道你們就沒有為天子藩籬的職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