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三十七章:淮夷亂

  熊頓在楚國的地位,堪比素王在周人心中的地位。

  這是一個憑藉一己之力,讓楚國躋身大國的君主,他居然吃了那麼大的虧,這誰能不懷疑?

  “報!

  王上,洛公,應國傳來軍情!”

  一名渾身帶血的士兵衝上了殿中,洛成臉色大變匆匆將信件取來展開一看。

  “王上,淮夷入侵!

  他們並不是沒有動手,而是瞬間就攻破了漢陽諸姬的防線。

  息國根本就沒能傳出消息,直到那些諸侯國逃亡的國人和貴族北上,這些消息才由應國、許國傳來。

  這太可怕了,淮夷戰船極多,他們順著穎水而上,一旦應國、許國陷落,他們能夠直接攻擊到伊洛之地。

  上可以聯繫伊洛之戎,下可以扼守漢陽諸姬的糧道。

  甚至申國都要面對楚國和淮夷、伊洛之戎的夾擊,王畿就會直接暴露在淮夷面前。

  危在旦夕。”

  素王時期曾經有奉王受命四鎮諸侯,負責定期召集方面諸侯,進行軍事訓練,應對夷狄的進攻。

  結果隨著諸夏勢力的擴展,夷狄已經不再大規模和諸侯開戰。

  天子對於掌握著方面大權的諸侯也不滿,於是慢慢的這種大諸侯就不再設置。

  漢陽諸姬都是小國,又互相之間不共同進退,面對淮夷這種龐然大物,才有了現在這個慘淡的局面。

  一聽到王畿都會有危險,姬服瞬間坐不住了,他可沒忘記自己的父王就是被戎人攻破了王畿,連忙問道:“洛公,您可有什麼計策嗎?”

  “目前只能調王畿的兵到應國、許國,只要將這個地方守住,不讓淮夷和伊洛之戎、楚國這三方勾連起來,情勢就在控制之中。

  臣在鎬京事變之後,擔心王畿軍力不足,將洛國的兵員帶到了王畿之中,這些都是天下精銳,先將他們派到應國、許國之中。

  王上,必須要向整個邦周發動徵兵令,所有的諸侯、附庸都要調動起來,誰不按詔令行事,等到事情結束就清算誰。”

  “洛公,寡人初登王位,不通軍國大事,便將這件事情全權交給您,不過是什麼詔令,都由您去做吧。”

  姬服和他的父親姬涅很是不同,他很有自知之明,不擅長的事情從來不插手,而且他謹守為君之道,光明正大,又生性仁慈,能夠體諒臣屬,從不輕易猜忌,關鍵時候又很有魄力,能夠將權力交付給自己相信的人。

  這樣的君主,遇到賢臣就能成為明君,遇到奸臣就會昏庸,對於洛成來說,他可太滿意了。

  淮夷的事情非同小可,洛成一刻也不耽擱,立刻就下了最高級別的徵兵令,要求王畿卿族必須出兵。

  前期調洛國的精兵前往應國、許國的調令也同樣下達。

  發出這一道詔令時,洛成感覺自己的心都在滴血,這一次帶來洛邑的軍隊都是真正的精銳,領兵的都是洛國的公室、公族成員中的精華。

  他的嫡長子和親弟弟也在其中。

  這些士兵很多都是洛氏的小宗,這是一支由老洛人組成的軍隊,忠誠度、戰鬥力都極高。

  現在將他們調到最前線的戰場中面對洶湧而來的淮夷,他是真的擔心出什麼意外,那對洛國來說堪稱滅頂之災。

  但是不將這些人調過去,他根本不放心其他人,萬一真讓淮夷與伊洛之戎和楚國串聯起來。

  邦週二破國都,諸夏傾覆,他萬死難辭其咎,死後也無顏面對素王。

  ……

  東周初年,周王朝遭遇了建立以來最大的危機,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同時對這個剛剛遭受了重創的王朝發動了致命的一擊。

  在面對危機時,分封制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這些擁有著極高自主性的諸侯們,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面對著失敗就是奪爵除國的下場,幾乎所有諸侯都選擇了拼死抵抗,這大大延緩了四方蠻夷進攻的腳步。

  有恆產者有恆心,這種抵抗意識,在郡縣制大規模推行之後,只能在少數精神強大的忠臣身上看到,不得不說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論封建制與郡縣制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