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一章:素王歷

   立在地上的石柱,每一天太陽照下的影子長短都不同,先人知道這是因為太陽距離大地的遠近不同,離得近的時候就是夏季,離得遠的時候就是冬季。

   

   

   

   先賢便將這種太陽四季變換的時間記錄下來,稱作“年”。

   

   

   

   月亮的變化更是明顯,它總是從彎彎的一牙,變成圓月,週而復始,大地上的人認為這種充滿規律的美感之中一定蘊含著上天的旨意。

   

   

   

   先賢們同樣將月亮的變化週期記錄下來,稱之為“月”。

   

   

   

   這就是太陽曆和太陰曆,通過對太陽曆和太陰曆的研究,無數的作用從中延展開來。

   

   

   

   首先就是充斥著政治意味的“正月”!

   

   

   

   從夏朝建立就修訂了屬於自己的歷法,確立了自己的正月,殷商和邦周建立的時候都建立了自己曆法,確立了自己的正月。

   

   

   

   但是這些曆法出現的時候,由於經驗的不足,或者是計算方法的問題,自然是存在著不準確的問題。

   

   

   

   太陽曆和陰曆的交替之間相差的天數,會導致正月的季節發生變化,這是嚴重的政治災難,一年的初始,必須要在春季,若是在冬季,那就是重大的政治失責。

   

   

   

   太陽曆的謬誤會導致根據曆法而制定的農時出現錯誤,農是天下的根本,種地是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

   

   

   

   一旦錯過農時,對整個諸夏列國的影響都極大,所以重新修訂曆法是所有國家的迫切希望。

   

   

   

   但修訂曆法可不是簡單的事情,而且曆法的實用性是會隨著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的。

   

   

   

   對於這種能夠彰顯正統,宣揚聲名,還事關諸夏農事的大事,擁有眾多人才的洛氏自然當仁不讓。

   

   

   

   於是洛國公室子弟,晝夜不停的對太陽和月亮進行觀察,找到日月變換的規則,然後將這些規律記錄下來,組成一部能夠指導農時、容納春正月的歷法。

   

   

   

   這部曆法經歷了幾代的修訂,從周曆一點點的精修,還在中原最重要的幾個列國之中用以指導農時,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經過時間的檢驗,證明這部曆法的誤差小到了極點,洛氏終於決定要將曆法公之於世了。

   

   

   

   為了製作這部曆法,洛氏內部的天文學技能和術數技能都已經遙遙領先其他的列國了。

   

   

   

   “兄長,這部曆法根據這些年的實踐,基本上可以對農時作出非常準確的測算,這幾年根據新曆法的節氣種出來的農田,很明顯比舊曆節氣的產量有了提高。

   

   

   

   基本上不存在耽誤農時的現象。

   

   

   

   現在甚至能夠預測到星辰的變幻,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是目前為止出現過的最準確的歷法,之後再想要精確,就要依靠更加高深的數算知識了。”

   

   

   

   憑藉自己的力量,掌握天地運轉的規律,甚至掌握星辰變幻的規律,這是上天的垂青,怎麼能夠讓洛氏不感到自豪呢。

   

   

   

   雖然有老祖宗罩著真的很爽,但是永遠活在老祖宗的陰影之下,越是向上仰望,就發現老祖宗站立的位置越是高,這讓洛氏子弟有時也會生出灰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