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三十三章:這麼有錢?打劫!

   

   

   

   朕不相信。

   

   

   

   東阿侯所為深得朕心,臣子有功卻不賞賜,這不是君王該做的,朕今日便再賞東阿侯一千戶,作為對東阿侯的賞賜。

   

   

   

   皇帝你怎麼看?”

   

   

   

   劉盈沒想到這種重要的場合竟然還有他說話的份,當即說道:“長沙王是宗親卻這樣對待劉氏的天下,這難道是忠臣所為嗎?

   

   

   

   朕實在是厭惡他。

   

   

   

   東阿侯忠實的輔佐母后和朕,這樣的大功不重重賞賜是不足以彰顯功績的,兒子以為應當賜予三千戶食邑,使東阿侯國成為三萬戶的大國,國中一半子民是由皇室賜下,這樣美名恩賜,才能彰顯皇室對東阿侯的信重。”

   

   

   

   呂雉沒想到劉盈竟然能夠說出這樣一番有見地的話來。

   

   

   

   雖然賞賜有些實在大手筆,但至少方向是沒錯的,不禁有些對自己這個一向仁善到有些懦弱的兒子刮目相看了。

   

   

   

   連續兩件事終於讓眾人反應過來了,這是要合理稟報啊,十年了,人口沒有增長是說不過去的,而且增長的還不能太少,如果人口還減少了,那就是長沙王的下場。

   

   

   

   諸王侯紛紛調整自己心裡的數字,大殿之中一下子和諧了。

   

   

   

   洛新在下面盤算著,對於各國人口和賦稅田畝的恢復程度,通過這些人的貿易,種種消耗,他心中大概是有一個數字的,和現在各諸侯王報出來的相比,預想的多了一些。

   

   

   

   他立刻就知道這些人還是在隱匿人口,從編戶齊民開始,豪族隱匿人口幾乎就是本能,實在是赤裸裸的利益不可能放手。

   

   

   

   這就是洛新要堅決打擊的,他精於計算,朝廷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救災,防務,官爵體系的成本,僅僅依靠現在的歲入是不夠的。

   

   

   

   這些年之所以能夠讓朝廷穩定運轉,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洛新加洛亦,能力真的很強,再加上洛辰改革官制,基本上保證了朝廷內部的穩定,在強人政治下,內耗極小。

   

   

   

   二是從漢朝建立開始,沒有遇到大的天災,現在的朝廷不需要大額支出,財政狀況良好。

   

   

   

   三是洛陵往草原走了一遭,重創了匈奴,漢朝邊防壓力大減,不需要常年承擔巨大的軍費開支。

   

   

   

   四是洛辰雖然增加了官員數量,但總體來看,朝廷依舊屬於典型的黃老之學小政府,行政成本是比較低的。

   

   

   

   但這不可持久,這些年儒家認為時機已到,朝廷應當承擔更多的實務,提出了早在邦周時期就觸碰到的大一統思想。

   

   

   

   現在的儒家和姬昭印象裡的已經很不一樣了。

   

   

   

   他們從《洛宮春秋》之中研究出了洛聖的思想核心,“王者禮,一天下。”

   

   

   

   素王用禮法讓東夷,西戎,荊蠻,淮夷等天下之間的蠻夷,還有商人,周人等變成一體,禮法從上到下深入到家庭之中,天子就可以藉由禮法來控制天下,整部《洛宮春秋》的褒貶核心就是擴大化的周禮。

   

   

   

   儒生們認為始皇帝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就是對邦周早期制度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