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四十三章:大漢財政

   

   

   

   只要如此,良幣自然就會驅逐差幣。

   

   

   

   鑄造良幣所能賺到的錢就遠遠不如差幣了,這樣天下百姓的擔子就會輕鬆一點,在休養生息的這些年之中,私人鑄幣和允許拒絕差幣同時實行,能平穩的度過這些年。

   

   

   

   等到天下恢復了元氣,再取消民間鑄幣的權力,收歸朝廷,至於允許拒絕差幣的政策,就要看您到時候願不願意了。”

   

   

   

   願不願意?

   

   

   

   當僅僅通過鑄幣就能收刮天下百姓辛辛苦苦積攢的一點財富的時候,就能讓國庫豐盈起來之後,又有多少皇帝能夠抵得住這種誘惑呢?

   

   

   

   劉盈倒是沒有想那麼多,直接說道:“相父,還請您立刻擬詔吧,遲則生變,現在差錢才剛剛開始流通,現在下詔恐怕是最好的。”

   

   

   

   洛新滿意的點點頭,劉盈是個真正的仁君,對天下百姓的關愛是發自內心的,至少在他的任上,不需要擔心這件事了。

   

   

   

   任何一個王朝興盛之時,它的財政制度一定是洽和的,任何一個王朝衰敗,財政問題一定佔據了最大的原因。

   

   

   

   漢帝國初期勃然興盛的局面,得益於它靈活的財政制度,其中起到了最關鍵作用的,則是東阿侯爵洛新,他名義上是首相,實際上排除掉他沒有繼承權之外,共治皇帝這個頭銜更能凸顯他的地位。

   

   

   

   他前後三次調整了漢王朝的財政政策,遊刃有餘的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政策,是漢帝國初期興盛最大的功臣之一。——《全球通史·古典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