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十一章:稟素王,建元

  那樣的人都是反賊,做不了官,進不了禁軍,來不到這裡。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諸夏的光輝萬萬年!”

  一遍唱過,所有人都站起身,賈誼和洛景捧著一個圓筒,圓筒之中是一根根竹籤,上面寫著一個個名字,仔細看去,都是已故的王侯公卿,名字之下則是諡號,以及諡號的解釋。

  從紙被髮明之後,竹籤就漸漸失去了文字載體的功能,但是其他方面的作用則被髮掘了起來,比如祭祀,比如各種神秘學的載體。

  兩人腳步並不著急,甚至就連抬腳的高度都差不多,緩緩走到劉徹身邊,將竹筒伸出,劉徹取出一支,翻手一看,正是嶺南桓王趙佗。

  他徑直將竹籤扔進通天鼎之中,幾乎一瞬間火焰就升騰而起,就像是一條火龍一般,直接將竹簡吞噬一空。

  “素王在上,臣劉徹,以諸夏天子之位,上呈,嶺南王趙佗之諡,桓!

  上皇天請核之。”

  隨著劉徹的話語,竹簡在通天鼎之中熊熊燃燒著,然後一縷清晰可見的白煙從鼎中飄飄揚揚的直直的向著天空之中而去。

  所有人都睜大了雙眼,即便是見過這幅場景,但還是震驚不已,因為那一縷煙實在是太過直了,就像是尺子量過的一般。

  就這幅場景,誰若是告訴眾人這實際上是科學的,是正常形成的,那就是把所有人當成傻子,這就是諡號為什麼基本上都是符合的真實評價,少數的提高或貶低也不離譜,因為評定諡號的人見過這一幕。

  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旦人真的相信做事會有報應,一切都有因果,真的會大大提高人的道德底線。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著後續的結果,直到白煙漸漸散去,沒有什麼異象,按照洛氏的說法,這就是上皇天通過了這個諡號。

  劉徹又取出一支竹簡,同樣扔進通天鼎中,“素王在上,臣劉徹,以大漢皇帝之名,上呈,舞陽侯樊城之諡,元莊!”

  舞陽元莊侯和嶺南桓王上呈時,劉徹的稱呼發生了變化,上呈諡號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很枯燥的過程,要一個一個的上呈,在劉恆時期,大多數的諡號上呈事宜都是交給洛景這個閒人去做的,劉恆忙的很,沒時間做這些。

  不過一年一上呈,再加上不可能年年有人死,有時候一年也不會有王侯公卿薨逝,所以整體來說還算輕鬆,不過去年不知道為什麼,有足足九位王侯公卿薨逝,算是上呈諡號制度確立以來,最多的一年。

  劉徹一遍一遍的重複,臉上卻沒有半分的敷衍,祭壇之下的群臣也沒有人敷衍,而是全神貫注。

  這是這個世界之中很不一樣的地方,姬昭生活的地球,並沒有真的神靈,皇帝以及那些高級貴族以前還相信有神仙,相信上天是存在的,所以祭祀的很是瘋狂。

  但是隨著諸子百家的智慧爆發,這些聰明人都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神靈,再加上無數次的祭祀,都沒有任何的神蹟顯現,於是漸漸地就將祭祀當成是單純維護統治的行為。

  抱著這樣的心態,對待祭祀就不免敷衍,但是在這個世界,神蹟是明確存在的,不僅僅是史籍上的記載,甚至就在這些人的眼前,就有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