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諸夏外的胡人們與漢末列國諸帝紀元大事記(完!)

在這個世界上,始終流傳著一句話,那便是,這是素王的世界。

無論是諸夏人,還是草原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存在,許多人都深信不疑。

姬昭在草原上的知名度或許比他所想象的還要高。

在諸夏北方的草原上,有許多胡人,他們有生來就是胡人的,祖祖輩輩,幾千來都是,也有許多是中原的失敗者,被驅趕到草原上。

最古老的那些從黃帝時代就被趕到了草原上,最近的則是在漢末為了躲避戰亂進入草原。

草原是不能種地的,於是不得不走上游牧的道路,什麼叫做遊牧呢?

史書上說他們逐水草而居,他們終年驅趕著牲畜,春季將一片草場吃乾淨後,便遷徙到冬季的草場繼續去吃,這叫做換場。

即便是中原之地最優秀的農民來到草原,他也會成為一個草原人。

因為這裡無地可種,只能放牧,地理對人的決定作用是巨大的。

但草原終究還是發生了改變,無數念著素王名字的漢人融入了其中,草原傳統的蒼天日月山川之神信仰發生了變化。

這種改變是輕微的,或者說,草原的素王和中原的不同。

況且,即便是同樣的信仰,也不耽誤草原和中原的敵對,也不耽誤草原和中原的文化完全不同。

不要說純粹的草原,就說經過洛國改造的燕國,從誕生起就是完全的諸夏文化。

但經過百多年的發展,因為漁獵的生存方式,其國中無論是政治氛圍,還是文化特色,都和中原大為不同。

比如在燕國中,慕容家的實力已經強到能威脅皇室了,但是皇室卻不剷除慕容家,這是不可想象的。

這就是為何中原士族大多數不願意投靠燕國的原因,他們適應了中原的政治法則玩法,讓他們去重新燕國的政治生態,他們是不願意的。

中原人不喜歡去分辨草原上那些互相之間有著血海深仇的部落,不喜歡去分辨其中各種不同的人種,只要生活在草原上,通通將其稱呼為胡。

這種方式雖然比較愚蠢,導致本來互相之間有矛盾的草原部落竟然互相產生了認同,不僅僅是胡人,對待其他的蠻夷同樣如此。

但優點就是給中原漢人樹立了一個靶子,打起草原部落來,不用擔心因為曾經是漢人,就下不去手,只能說是有利有弊。

草原上的胡人,自古以來的生活條件就是很差的,戰敗者才會去草原上,而戰勝者都會留在中原的膏腴之地。

可想而知草原上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

中原之地這些年天災盛行,但這種程度的天災對於草原來說,根本就不算是什麼。

草原上的白災和黑災是能夠毀滅一切的災難,當初洛陵就是在草原上播撒白災,結果導致無數的匈奴人死去。

在整個先漢王朝,草原上的胡人要麼給漢王朝當狗,要麼就會被漢王朝往死裡打。

漢王朝的將軍先後兩次在北海邊上將匈奴單于處決的事蹟,永遠都是草原那些豪傑心中的夢魘。

在進入後漢朝後,這種情況發生了一些改變,草原雖然依舊不可能入侵漢朝,但至少在邊境上能夠打的有來有回。

草原和農耕就是如此,力量此消彼長,草原殺之不盡,殺之不絕,只要那片草原還在那裡,就始終會有草原上的部族出現。

草原上不能刷新人,但會有中原為了躲避苛捐雜稅的百姓逃到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