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秦國

在亞歐大陸上,由於維度的不同,導致大致上,越往北溫度越低,其中又因為山脈的阻隔,導致大西洋暖流落在大陸上不同,進而降水量不同。

人類在全球氣候面前是如此的渺小。

亞歐大陸實際上是一塊大陸,名為世界島,在這片土地上,從北到南,分佈著不同類型的土地。

中原一向強悍,卻難以控制漠北,以及更往北的土地,自然不是中原人弱,其中的原因就在於氣候和距離。

地球是個球,既然是球,那就越往北,就會越小,最後在北極會變成一個點,這是眾所周知的。

在繪製地圖時,由於將地球展成平面,北方會被變大,所以西伯利亞看起來是如此的廣袤無垠,但這是典型的視覺問題。

實際上,從中原的薊城出發到哈拉和林的距離,還真不一定有秦國距離燕國遠,換句話說,對於李恪來說,大唐距離實際上更遠。

而且還有一個非常不利於中原的地方,在中原周圍有一條荒漠地帶,從瀚海大漠,一直延伸到西域以及更西的土地上。

沙漠的南端就是中原,北端則是一條從東到西的草原地帶,這條草原東起呼倫貝爾,經過漠北燕國草原,然後一路延伸到西域,而後到達中亞,最西端則觸及到了伊朗。

這就是世界島的烏拉爾山以東,也就是亞洲,從北到南,分別是凍土、草原、荒漠、草原、耕地,那片荒漠將南北分割開來,形成了諸夏文化為主的農耕民族和草原帝國為主的遊牧帝國。

遊牧民族在這條草原帶上,可以自由的行動,完全不擔心補給,但對於中原來說,想要進入這條草原帶,卻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穿過沙漠。

當初讓燕國鎮北的時候,李世民就知道燕國是一定會脫離掌控的,那時想的便是肉爛在鍋裡,而洛蘇想得一個針對燕國的後手,可不僅僅是西域以及遼東,還有秦國。

燕王李恪為什麼不敢南下,因為現在的燕國和曾經的遊牧不一樣,他向東和向西都被堵住了,而且秦國也堵在他向西的路上,和曾經那些在中原的爭端中失敗的遊牧不一樣,秦國把燕國後路斷了,他一旦失敗,可以說是難以逃出生天,除非去向秦王乞憐。

李恪在這種情況下,給李承乾寫信,心中所懷著的複雜心思,是難以言明的。

……

秦國國都。

在這座王都中,可以見到各種模樣的人種,在貞觀後期和李治時期,中原向秦國輸送了大量的漢人武裝集團。

在這個過程中,當然發生過朝廷準備停掉這些人口外遷的建議。

畢竟這是典型的損中央肥地方,增強地方實力的舉動。

但在李治即位的第十三年,那時齊王李泰也未曾去世,在一次重大的朝會時,諸王使者向朝廷發難,說朝廷中有奸臣,外遷諸夏以拓根基是大唐國策,現在朝廷中卻有人反對,請李治將提出這些建議的人誅殺。

那是李治從未見過的景象。

對於諸封建王公而言,朝廷的人口遷徙是穩固統治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而且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財富,就是力量,大量漢人納入統治,可以增加賦稅,這相當於變相增加工資。

最終這件事以朝廷讓步結束,在往後的歲月中,朝廷便將那些不穩定分子都遷徙了出去,大部分都被燕國和秦國瓜分。

在放棄西伯利亞的森林後,李承乾等人一路向西,佔據了這片遠比遼東溫暖的黑土地,如今的秦國,有漢人十二萬戶,其餘一路收攏的編戶有十八萬戶,一共三十萬戶人口,在烏拉爾山以西的東歐平原上,是一等一強悍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