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三章:對比

  你別說,當陶黯說了這個後,確實開闊了張衝的視野。作為後世的人,他當然知道以關中為根據地,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

  如果歷史的慣性足夠強大的話,董卓入京還是會發生。因為整個涼州人都對漢庭離心離德,他們對於打破漢庭的秩序毫無道德負擔。更重要的是,在平羌作戰中強大起來的涼州大馬足夠兇,足夠有實力掀桌子。所以即便不是董卓入京,那也是別的軍頭入京。

  如果董卓入京的話,那隨後關東郡國諸侯討董也會成必然。那到時候董卓還是會西遷關中,遷移百萬京畿之民填關中,雖然後面關中大亂導致災民流離失所。但如果張衝能在那個時候入關中擊敗涼州軍團,那直接就能佔據一個好基業。

  等那時他在關中深固根本,收涼州大馬,再取河東,出太行山進河北,只要擊敗袁紹,那整個形勢就大為不同了。

  想到這裡,張衝真的有點激動了。他立馬計陶黯:

  “陶君之言大善,如欲取關中,卿有何計。”

  陶黯晏然自若,以土做畫,為張衝獻策:

  “關中之地古稱四塞之地,說的就是入關中的四條道路。其中離我們最近的分別是崤函道和武關道。但崤函二百里谷地聯繫兩京,是漢庭實力最強的地區。所以就剩下從江漢平原入南陽,走武關直接進長安。始皇帝東出關東六國有三次就走的此道。後來秦末,劉邦能先項羽入關中,也是走的這條捷徑。後來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即由此道行洛陽。可以說,此地是入關中的最好路線。”

  張衝沉思,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需要西出橫穿豫州,一路過魯國、梁國、陳國、潁川、最後才能到南陽,這條路線貌似不好走啊,此為漢家核心地帶,豪強遍地,塢堡密佈,真要他一個個打過去,他這點兵還沒到南陽呢,就要被打完。

  他這邊想,那邊陶黯繼續介紹:

  “但這武關正是如此重要,所以漢庭重兵把守。再加上武關修建在武關道的中間。兩邊壁立千仞,只要我軍打不下武關,就有全軍覆沒之憂。所以現在依舊需要在齊魯楊威,積蓄實力。”

  張衝明白陶黯說的意思,平常關隘都是修在山道開頭或者結尾,而武關道卻修在中間。這意味著,一旦敵軍深入,不能速克武關,那敵軍就被堵在了山道口,到時候一旦後方被堵住,全軍皆墨。

  看來這事還得從長計議,但無論怎麼說,這陶黯有點東西。張衝將其留置幕府,有事常找他商量,一時間上下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