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49章栟茶場

鹽者,國之大寶,食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重要物品。




大魏太祖初年,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設於海陵,後改設揚州。




兩淮鹽司下轄海陵、通州(南通)、淮安三個分司和海陵鮑壩、淮安兩個鹽引批驗所。




國朝兩淮鹽業的生產集中在海陵分司所轄的淮中十場。




淮中十場共有灶房717座,滷池4279口,亭場5316面,產鹽約183296引。




而淮鹽每年共有352000餘引,可見海陵鹽場的產鹽量超過兩淮產鹽量的半數,十分重要。




尤孝一下子拿出十萬引給徐家,雖說這是灶戶手裡的餘鹽,但也可想而知其下的本錢之大。




海陵分司下轄十場分別是富安、安豐、梁垛、栟茶、角斜、東臺、何垛、丁溪、草堰、小海。




其中栟茶場又名南沙,由於在古代海水衝擊,兩晉南北朝時漸漸聚沙成陸。




唐初便設為煎鹽茶亭,開始有百姓移居此處。




栟茶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相傳唐時,栟茶海邊有生栟樹(棕櫚)、茶樹各一,幹高逾丈,冠大如蓋。




漁人下海捕撈,海天一色,時常迷路,故皆以栟茶二樹為標,過往來去,繼而設攤易貨,搭棚為居,鑿井成市,名為栟茶。唐宋以來一直沿用至今。




此時,栟茶場上一個胖乎乎穿著綢緞的老人帶領著一幫灶頭、保甲長站在場門口等著貴客駕臨。




其中一個灶頭來到老人身邊道:“竇場長,這次徐家來人所為何事?”




老人搖了搖頭道:“終究不會是免了今年的蕩灘錢,且等著吧!”




過了沒多久,就見遠處一行人朝他們走了過來,其中一人坐在肩輿上由兩個下人抬著。




當這幫人走到近處,竇場長看到來人頓時嚇了一跳:“是長嶽公,快,快點跟我上前接人!”




沒錯,這次徐家來栟茶商談之人正是徐岱親至,他對於山東鹽司判官一職志在必得,栟茶又是淮中十場中規模較大的場子,離海陵又不是很遠,所以他想用自己的身份和徐家二號話事人的身份唱好這第一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