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秋 作品

第146章 太妃生辰

她向來對宮中朝堂之事一竅不通,可伯懿卻似明瞭她心中所想一般,引著崔嬤嬤將話題牽到了壽安宮之上。

二人正說到先帝駕崩後的后妃安置一事之上。

玉淺肆擱了茶盞,雙手攏在膝上,靜靜聽了起來。

依照常理,帝王駕崩後,除卻皇后與繼位帝王之生母,餘者皆可放歸回家。

可當時引著邊關一事,朝中暗流湧動,動盪難安,林氏憂心這些后妃們歸家後會成為各家助力,暗中攪動朝局,便以為先帝守喪為由扣下了這些順廟的太妃們,也並不發落她們前往皇陵,只在宮中靜養,時常還准許各家探望,有抓有放,讓那幫驟失部曲的士族們無言可辨,便半推半就地應了下來。這麼一應,便是十年。

伯懿望向面前這位左右逢源,看似句句掏心,字字順意的崔嬤嬤,如此輕易地將林氏當年所為告知他們二人,究竟是無心為之,還是有意而為呢?

他並不相信,鄭家會養出這樣口風不牢侃侃而談的奴婢來。

想來也只能是以林氏一事試探玉淺肆對齊國公府的太毒了。

鄭家因王嵩促成與聖人的這樁婚事,他原以為這又是王嵩把控朝政的一步棋。卻沒想到此次入宮,鄭皇后卻像似與聖人一條心似的。她手下的奴僕,不僅對十年前林氏所為傾囊相告,還非要當著玉淺肆的面兒。

是聖人借鄭氏之口試探,還是鄭氏自作聰明,想要以此摸清朝中局勢?

他不由地抬眼看了對面靜坐不動,似一尊羊脂玉雕的玉淺肆。看她如此模樣,也不知聽進去了多少。

自聖人允諾他們徹查當年一事後,他想了許久,她以何說動聖人。

思來想去便只有那一個答案。因而不由得感覺到了自己身處奔湧的暗流之中。

聖人表面上對王嵩恭從,可若真的全然對王嵩放心,又怎會依她所言,囑他們二人徹查當年事,以此來收買朝中清流真正為自己所用?

可她又作何想法呢?

如此設局,是對王嵩的全然信任,信任到明知自己以他設局,他也不會為難的地步?還是.她站在聖人一側,對萬松如今的權勢亦有幾分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