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作品

第一百七十九章 信用問題

  鉅額的債務,使企業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債務死扣之中,每一個企業既不願意償債,它的債權也無法得到清償。

  廠長或者經理開始腐敗和墮落,為了紙上利潤,賣給沒有付款能力的企業,根本沒有現金流的概念。

  結果三角債越演越烈,環環相扣的產業鏈變成了一損俱損的債務鏈,只要一環斷裂,接下來的就是整個產業鏈的崩潰,甚至導致經濟蕭條。

  要解決三角債,很簡單,市場化和法制化。

  其實改革的過程,就是‘市場化和法制化’的過程。

  只是我們沒改徹底。

  市場化不用說了,我們現在這不叫市場化,國家隨時可以干預企業,還要替企業擔保背書,可以說市場化剛剛萌芽,最多是走在通往市場化的路上。

  法制化,其中就包括信用制度的建設。

  可我們現在沒有。

  信用制度缺失,個人信用等級沒有,企業信用等級沒有,還不準穆迪、標準普爾、惠譽三家國際評級機構進入華夏經營,我們自己又不可能客觀公正。即便以後成立評級機構也就是個笑話,誰給錢誰就是最高級,到最後都是最高級,拿到國際上讓人笑掉大牙。

  財務監督制度缺失。

  正如交通規則一樣,沒有紅燈的約束,就沒有綠燈的自由。

  在企業約束機制之中,財務監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可我們的國企財務人員,“大鍋飯”“鐵飯碗”“廠長負責制”這些舊體制,讓他們缺乏起碼的責任感,對於不按財務制度辦事的人,沒法抵制,也不敢抵制。

  財務人員只能盯住眼前利益,為眼前這個廠長負責,結果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就氾濫成災,甚至企業成了廠長個人提款機,出去嫖都得報銷,那他為什麼要償還欠款呢?

  最後一個,違約懲罰制度沒有……唉,這麼低廉的違約成本,我還能說什麼?既然不還也不能把我怎麼樣,我為什麼要還?”

  吳迪生聽得目光灼灼發亮,從來沒有人能把三角債的問題分析的這麼透徹,可夏川卻漫不經心的做到了。

  金千里也是欽佩的五體投地,這水平在哪個國家都是最頂級的顧問專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