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召喚:神統下


  叮,第四人,匡章,統帥100。」

  戰國時期齊國的名將匡章,雖然匡章一生中打的仗並不多,只有「桑丘之戰」、「滅燕之戰」、「垂沙之戰」、「函谷關之戰」四個,但都是改變當時戰國格局的名役。

  且這四大戰役,充分證明匡章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而且還是齊國霸業的奠基者之一。

  而且,作為戰國時期唯一攻破函谷關的戰國名將,又迫使秦國退還河外之地。縱觀戰國時代,能迫使秦作如此讓步的,少之又少。

  桑丘之戰,為了擊敗山東六國中最大的勁敵-齊,秦國借道魏、韓向齊國展開軍事行動,並在桑丘同匡章率領的齊軍相遇。

  匡章深知,秦國孤軍深入,唯恐魏、韓在背後截斷它的歸路,所以只能虛張聲勢威脅齊軍,但實際上卻不敢貿然發動進攻。

  正是利用秦軍進退維谷的矛盾心理,匡章連番設計,在數次派人出使秦軍大營,聲稱要協商停戰協議同時,卻藉機變更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使其混雜到秦軍當中做內應。

  僵持半年之久後,匡章突襲秦軍,並在內應的協助下重創對手。此戰過後,秦惠文王被迫向齊威王稱臣(「秦軍大敗,於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見《戰國策·卷八》),使得齊國的威望遠超其他各國。

  滅燕之戰,「令章子將五都之兵,因北地之眾以伐燕」。結果匡章兵不血刃,僅用五十多天就佔領了燕國全境,將子之、燕王會統統殺死。燕國雖於不久後復國,但其實力卻大為削弱,齊國日強。

  垂沙之戰,齊宣王與魏、韓兩國組成聯軍,在匡章統一指揮下大舉南征,與楚國大將唐眜對峙於方城。經過六個多月的對峙,楚軍放鬆警惕,齊魏韓三國聯軍悄然渡河,奇襲楚軍,斬殺楚軍統帥唐昧,取得了垂沙之戰的勝利。

  函谷關之戰,在「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策動下,齊國聯合魏韓發起攻秦之戰,統帥自然還是匡章。

  已經久經沙場的匡章自然懂得進攻函谷關的困難性,因此他並沒有採取立刻進攻的態勢,而是在城下紮營建寨,跟秦國打起了持久戰,其時間長達3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