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張居正端著手,拳頭緊握,看著小皇帝的背影,小皇帝不是胡鬧,更沒打算半途而廢,弘毅,心懷天下而堅持不懈,就是明君,就是有德之主,就是勇士。





張居正第一次有了,大明再興不是鏡花水月的感覺,這種感覺極為確定和真實。





“你做的很好,這是全楚會館的腰牌,你拿好不要丟了,也不要借給旁人,日後,有事到全楚會館尋我。”張居正不著痕跡的從腰上摘了一塊腰牌,遞給了徐貞明。





“謝元輔賞識!”徐貞明驚訝無比,拜到張居正門下,那不是銀子就行,還要有本事,有本事還不行,還得有關係。





時至今日,徐貞明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被張居正舉薦到了皇帝身邊做了侍讀學士,現在更是拜到了張居正的門下。





張居正滿是溫和的說道:“冰敬、碳敬,就不用想辦法了,你也沒那門路,在陛下身邊好好做事,把地種好就是,絕對不能讓任何人破壞陛下的農桑事,無論是宦官、緹騎、勳衛、帶刀舍人還是老農,絕對不可以。”





張居正清楚,有的是人不想看到皇帝種地獲得大成果,若是玩[岐麥祥瑞]的把戲,沒人會阻止,但是皇帝身體力行,真的要種出結果來,又有些人會不樂意,會從中作梗。





因為真的有了結果,會夯實皇權的根基。





徐貞明其實不擅長鑽營,更不擅長貪贓枉法,一年兩次孝敬,要兩千兩銀子,徐貞明一個背竹篾書箱的進士,去哪裡一年尋摸兩千兩銀子孝敬?





張居正免了他的孝敬,只要他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兒,種地,看好這十畝地。





把土豆、番薯種好,真的能畝產千餘斤,大明羸弱的國事,也能增加幾分元氣。





朱翊鈞看了一眼張居正和徐貞明,並沒有出言阻止,更沒有打斷,徐貞明想做事,就得拜到某人名下,張居正肯收,是徐貞明的機會。





出來混,要講實力,更要講勢力,至少十數年內,張居正都是大明朝最大的靠山。





朱翊鈞指著育苗盒裡面那些根系說道:“這育苗裡的講究很多,待塊莖發芽之後,一個土豆、番薯切成兩到三份,然後沾些草木灰,放在晾曬一刻鐘,才能放入育苗盒裡,這一步可不能省,要是省了草木灰,這苗很容易生病。”





“我們第一次切塊的時候,沒有經驗,結果切了一百多個,兩百多株種苗出來,死了一百多株。”





“幸好找到了正確的辦法。”





“元輔先生教過朕,做事無定性,事事只做一半,遇到困難就退縮,會喪失面對困難的勇氣,變得膽怯,這是不毅,人一旦膽怯,就是萬事無成。”





楊博一直在沉默,等到陛下略微有些洋洋得意的展示了他的部分成果之後,頗為誠懇的說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篤實處,既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陛下知行合一,臣為大明賀,臣為陛下賀!”





朱翊鈞一愣,認真的問道:“何意?”





所有人看向了旁邊的張居正,講筵是張居正獨佔之事,此時陛下發問,問的是晉黨黨魁楊博,但看張居正的架勢,似乎不打算阻攔。





張居正表情極為平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