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才 作品

第278章 彌留之際趙傳薪

看副官眼睛都紅了,上原勇作怒氣漸消,沉聲道:“那殘兵呢?我們的火炮呢?”





“火炮,被戰神小隊繳獲了。殘兵和援軍在古路基嶺外面,沒有輕舉妄動,等待您的指令。”





聽聞火炮都沒了,上原勇作的額頭青筋跳了跳。





他長嘆一聲:“如果連夜進攻,或許我們還有機會。那時候的趙傳薪和戰神小隊已經是強弩之末,我們的援兵雖然趕路,但比起他們算體力充沛了,說不準能一鼓而下。現在,沒機會了。將軍隊召回來吧,我親自向長谷川司令謝罪……”





全大韓的百姓,都在盯著戰神小隊和日軍的消息。





這種事瞞不住的。





第三天,報紙帶著戰神小隊的消息,傳遍漢城。





此時韓國分三級行政區劃分,分別是城、郡和麵。





這些報紙,從漢城,向周邊的郡縣慢慢擴散。





樸澤虎此時正喝著早茶,拿著報紙看時事。





《大韓每日申報》稱:美國駐韓公使威廉·卡洛·威爾赴蓮花寺遊歷,恰逢戰神小隊與日軍于山間戰鬥。美公使目睹了戰鬥過程,趙傳薪一人力戰五百日軍,後戰神小隊加入白刃戰。戰況慘烈,死傷無數,現場令人不忍直視。日軍終不敵敗退。美公使言,日俄戰爭,沙俄士兵患上恐日症。今有日軍,復患恐趙症。又言,這場戰鬥中,古路基嶺絞肉機之名,或可傳趙傳薪其武勇之威……





樸澤虎被茶水嗆到,連著咳嗽了好久。





一人力戰五百日軍?





日本患上了“恐趙症”?





古路基嶺絞肉機?





這美國駐韓公使可真他媽敢說啊。





其實威廉·卡洛·威爾,一方面是在吹噓。





他目睹個屁的戰鬥,這不過是在被採訪的時候,為了彰顯自己的勇氣,胡亂編造的而已。





美國佬喜歡這個調調,他們喜歡吹那種能彰顯男子漢氣概的牛逼。





至於日軍的人數,是他聽說日軍連先頭部隊和後續援兵的總數,推敲後再加一點點誇張的修飾,得來的數目。





說白了也是在吹牛逼。





吹牛逼的同時,也在埋汰日本人。





樸澤虎雖然不敢信報紙上的數字,但至少知道,這場戰鬥是戰神小隊勝利了。





放下報紙,他神色欣慰,覺得那十萬塊日元沒有白花。





至少不像之前的投資,打了水漂,還沒翻起多大的浪花。





越想越激動,他不由得起身來回踱步。





“這趙傳薪果然有些手段。不知道他做生意的能耐,佔了他打仗本事的幾成?我要不要聽信他的話?”





慶運宮,李熙在辦公室接待了氣勢洶洶而來的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進門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面色嚴肅的說:“太皇帝陛下,我熟知宮中與暴徒之間的聯繫,我手裡有宮中給暴徒提供資金的證據。”





李熙臉色微微變幻。





他被逼著退位後,本來想稱“太上皇帝”,企圖繼續暗中掌控大權。





然而,這一點遭到了伊藤博文的拒絕,直接讓他稱“太皇帝”。





在細節上,伊藤博文拿捏的死死的。





李熙最近聯繫不上趙傳薪和樸升烈了,於是就派人暗中聯絡民間的義兵活動,悄悄提供抗日資金。





他死鴨子嘴硬:“朕並沒有。”





伊藤博文冷笑:“不但如此,我還熟知太皇帝與上海、浦潮等地的大韓人,多有密使密電往來。”





浦潮即海參崴。





這下李熙坐不住了。





如果前面只是出言詐他,後面的話叫他無法反駁。





可日本人怎麼會知道?





難道自己身邊最親近的太監和侍衛,也被日本人買通了?





他不知道的是,其實伊藤博文在秘密監控大韓皇宮的電報。





他無論發了什麼電報,肯定會立即出現在伊藤博文的案頭上。





但李熙不懂這種高科技技術的貓膩。





“你……”李熙惶恐,但依然嘴硬:“我沒有!”





辯解的十分蒼白。





“呵呵,太皇帝陛下,為確保太皇帝的安全,不受暴徒侵害,我們日本警務顧問將替代慶運宮的警衛指揮權。今後皇宮要實行‘門鑑’制度,肅清宮禁,無統監府頒發的門票者不得進宮。”





我曹,李熙腦袋“嗡”的一聲。





血湧上頭。





伊藤博文這是要斷了他和宮外反日勢力的聯繫,使得他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那他就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這時候,伊藤博文的秘書森泰二郎匆匆進來,在伊藤博文的耳邊說了幾句。





伊藤博文豁然起身,轉頭深深看了李熙一眼,然後轉頭就走。





李熙很想知道,森泰二郎和伊藤博文說了些什麼。





百爪撓心,急不可待。





等伊藤博文離開,小太監送來了今天的報紙。





李熙趕忙拿起,心急火燎的想看看出了什麼事。





他看到了趙傳薪和戰神小隊在古路基嶺大敗日本人的新聞,登時激動的起身:“好啊,朕便知,這趙傳薪不會讓朕失望!伊藤博文想來是收到了日軍潰敗的消息,才急於離開的。”





他越看越高興,臉色潮紅起來。





小太監在旁邊勸慰:“陛下,要保重龍體啊,不可過於激動。”





李熙又翻了翻後面的幾份報紙。





這其中也不乏日本人的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