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才 作品

第549章 慈禧讓我來鑿戰艦

好在,這些手槍兵不行,清軍夜裡行軍同樣困難重重。





雙方一直不遠不近的僵持到了黎明。





雙喜拿著望遠鏡看了看,遠處影影綽綽,他們在撤退。





王隆納悶:“他們為何要撤?”





雙喜放下望遠鏡:“清廷目的是奪回鎮南關,再追就跟俺進越境的燕子大山了,他們怕招惹法國得不償失。”





此時越南是法國人的地盤。





鎮南關其實就在邊境線,跑了小半夜,東方已見魚肚白,雙喜他們已經處於燕子大山。





因為清軍不再追趕,眾人放慢了腳步。





忽然,前面草叢嘩啦作響,有灰頭土臉的數人鑽了出來。





此時是人最為困頓的時候,前面開路的王隆打了個盹,被嚇了一跳:“誰?”





前面人開口:“別開槍,我們是山民。”





雙喜上前交涉,這幾人竟是後來加入起義軍的當地百姓,跟著黃明堂跑了,但沒跑遠,他們舍不下家人,中途自動“掉隊”了。





雙喜皺眉:“你們想回去?”





“是,家裡還有老小,不能去越南。”





“可你們想過沒有,回去備不住會遭到清軍報復?”





“那不能吧,法不責眾,幫起義軍的又不止是我一人……”此人抱著僥倖心理。





雙喜知道勸是勸不得的。





他對手槍兵小隊說:“你們繼續往前走,去和黃總督匯合。”





一路上,都是雙喜拿主意,王隆為急先鋒,兩人本領高強,所有人都對他們信服,乃至於產生依賴心理。





有人說:“雙喜哥,跟我們走吧,去了越南,定然受到孫先生的重用。”





雙喜擺擺手:“快走吧,俺們倆跟他們回去看看,就怕清軍算後賬,這些弟兄和家人便要遭殃了。”





王隆翻了個白眼:這可真是他媽當爹又當媽。





而清軍那裡,陳炳昆和曾紹輝有這樣一番對話。





陳炳昆說:“反賊中,斷後的這支隊伍乃精銳之士,人數不會超過二十,卻輕易伏殺了咱們三十人的小隊,眼見著進了燕子大山,追之無益。”





曾紹輝跺了跺腳:“可惡,賊人中有山地作戰高手,一路上竟然還敢三番五次的路邊埋伏,連影子都抓不到。”





說的是王隆。





逃跑的時候,王隆單槍匹馬在路旁埋伏,動輒霰彈槍招呼,一傷就是一大片清軍,打完就跑。





這邊去追,王隆在山間形同猿猱般靈活,輾轉騰挪間便不見了蹤影。





片刻,又出現在前面,端的是藝高人膽大。





林深葉密加上天光暗淡,清軍真是防不勝防。





一夜襲擾,令清軍疲憊不堪。





曾紹輝說:“沒捉到反賊,如何向朝廷交代?”





陳炳昆捋著鬍鬚道:“無妨,反賊中,不少是當地百姓,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





曾紹輝跟著冷笑起來。





……





第二天,趙傳薪先去看了看受傷的白馬。





“唏律律……”





趙傳薪揪了揪馬耳朵,白馬不滿的叫喚了一聲。





“不錯,再有一年半載就好了。”





吹水駒說:“掌門,這種傷,人和馬都要落下病根的,依我看,這馬廢了。”





趙傳薪拿著一把梳子,順著馬脖子向後捋,說:“照顧好,它或許無法長途跋涉了,但可以留種,下馬駒子。這可是好馬。”





葡萄牙馬也是名馬來著。





將梳子交到吹水駒手裡,趙傳薪說:“這幾天,我或許就要離開澳島,伱照顧好這馬,等傷勢穩定了,找個船運到天津衛,送到鹿崗鎮去。”





鹿崗鎮快成了名馬基地了。





說著,趙傳薪背起手,施施然離開。





今天,那群鼻涕娃不知跑哪瘋去了,九澳山上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