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才 作品

第732章 生子當如趙傳薪



            設立於1878年的開平礦務局,在英國人接手之前,並非一帆風順。

準確來說,僅有上世紀80年代的若干年,才是最成功的幾年。

就好像很多創業初期的公司,最開始打拼江山的時候,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各種難題上。

因為新式煤礦,用的是機器開採。凡是涉及到機器,就有使用、維護和後期維修的層出不窮的配合問題。

隨著深入開採,排水、通風等問題愈發嚴格,大家更是疲於應對。

當時,礦務局用的工人主要是廣東人。

而管理層,高層是外籍,中下層同樣是廣東人。

因為當時的人,普遍覺得廣東人無論幹活,還是管理都具備其它地方人口所沒有的高效性。

在1894年,開平煤礦發生過一次礦難,30多個曠工被活埋。

因為當時的報紙和通信還不算發達,此事被按下了。

可5年後,一次嚴重性透水淹井事故,卻引發了全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擔憂。

因為此時管理層的矛盾出現了。

外籍高層管理者,根本不懂漢語。

廣東人喜歡抱團,從管理層到工人擰成一股繩。每當外籍高層管理者下達命令,他們就陰奉陽違。

你說你的,我幹我的。

這導致後期礦上出現的各種問題難以解決。

再加上管理層的腐敗,可以說當時的開平礦務局是做賠錢的買賣。

礦務局的總工程師,從金達換成了安德魯·伯特,再到胡華,乃至於後來的威爾遜。

後期煤礦被胡華騙去之後,裁撤了大量的廣東工人和管理層。

如今林貴君算是僅存為數不多的廣東管理層之一。

公事房、總賬房、考工、採買、機器、採煤、監工、雜務及售煤處,此時都聚集在一起竊竊私語。

林貴君對一個把頭和煤師抱怨說:“這些洋鬼子,走一個來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我們工人活計朝不保夕。如今,又來了個趙傳薪攪局。我聽聞,趙傳薪欲停滯煤礦,這豈非胡鬧?究竟是想救我等,抑或害我等?和洋鬼子有甚區別?”

把頭豎起食指:“噓……收聲,那趙傳薪可不是好相與的。”

“收甚麼聲?”林貴君忽然爆發:“若洋人欺壓也就罷了,他趙傳薪還他媽的戰神,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他揮舞著拳頭,擲地有聲的罵著。

旁邊的煤師卻忽然插言:“林總辦,此言極為不妥。當年朝廷辦礦,告誡唐廷樞總辦——亦當權自我操,勿任彼族攙越。李中堂也曾言——此局所出煤斤,供應北洋製造各局及兵輪之需,若以之畀付外人主持,諸多掣肘。

直到煤礦完全被英商把持,這才裁撤諸多工友,要論罪魁禍首,那在於英商,不在於趙先生。

趙先生若奪回礦權,早晚也是要恢復開採事務,操之過急會教英國人鑽了空子。”

林貴君已經有些上頭了,聞言對把頭說:“伱瞧瞧,你瞧瞧,他倒是當起老好人了,究竟他還是當地人。”

煤師一聽,瞪大了眼睛:“林總辦,灤州境地,又有幾人是當地人?不都是外來戶?”

大家都是外地來務工,慢慢聚集起來的。

真正的當地人沒有幾戶。

他這個委屈啊,只是就事論事,這還不知道事情要朝哪發展,林貴君便妄下定論,可煤師對趙傳薪向來是尊重的,所以才替他說了句話,沒想到就引火燒身了。

把頭平時和煤師交好,因為總是湊在一起逗悶子。

但他和林貴君都是廣東人,在這裡,他們的派系向來以團結著稱,只是英商完全把持礦務後有所收斂。

況且他不日即將娶親,可不能節外生枝。

所以關鍵時候,他還是會和林貴君站在同一陣營,裝作義憤填膺的樣子:“是啊,林總辦所言不差,但凡趙傳薪令我等失了活計,便是惡人,與洋人別無二致。”

煤師張張嘴,卻沒說出別的。

他還要靠著這份工作養家餬口呢。

正在此時,威爾遜來到公事房,用夾生的漢話說:“管理者皆來代表辦公室。”

眾人趕忙起身跟隨。

煤師這時候為了緩和氣氛,低聲道:“林總辦,看威爾遜印堂發黑,怕是有禍事了。”

林貴君眉頭一皺:“怕不是趙傳薪那災星來了?”

等到了代表辦公室,眾人只見威英臉色灰白,頹唐的坐在辦公桌後。

這麼多人來,他連頭都沒抬。

等到齊了,威爾遜才咳嗽一聲提醒:“先生?”

威英長嘆一口氣:“禍事了。”

眾人心裡一緊。

果然,威英苦澀道:“趙傳薪欲強奪開平煤礦,永久關閉。”

趙傳薪當時說的是和英國人拖,拖到他們放棄。

後來又因為裕盛軒的各行業老闆,他臨時改主意,準備繼續開採,和英國人硬剛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