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才 作品

第813章 我勸你慎言,否則人頭落地


第813章我勸你慎言,否則人頭落地

不能怪趙傳薪好像瘋了一樣,非得去挑撥毛子的神經。

《辛丑條約》簽訂後,1861到1865年間的賠款債務,僅關稅就佔40%,海關幾乎成了列強的出納機關。

東清鐵路一年的貨物吞吐量數額巨大,潑天的富貴,趙傳薪豈能放過?

張壽增無言。

趙傳薪彷彿沒看見他臉上的為難,拍拍他肩膀說:“努力啊鶴巖,我看好你。”

說完推門而出,沒入風雪當中。

趙傳薪沒有回山腰小屋,他套上了炎魔內衣保暖。

踩著縹緲之旅,趙傳薪越過了邊境。

因為風雪緣故,路途可視度低,全靠智能陀螺儀感知提供方向。

趙傳薪能在廣袤的草原上記住路,全靠智能陀螺儀。

它雖然只有一里多地的感知範圍,但卻能記住經過的地形和路線。

東清鐵路是西伯利亞鐵路的支線,而東清鐵路全程呈丁字形,在長-春府向南屬於東清鐵路支線。

越過邊境,趙傳薪沿著西伯利亞鐵路走。

這條鐵路子在未來全部建成後,幾乎跨越地球周長的1/4里程。

這條鐵路給沙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火車的轟鳴聲中,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迅速繁榮,這幾十年從原本200多萬人口,已經增長到了800多萬。

人多,一座座城市便拔地而起,這個發展步伐,被國際上譽為“美國速度”。

西伯利亞也成了沙俄主要的農牧業基地。

俄人主要食物中,穀物提供了75%熱量,畜牧食物佔11%,土豆提供8%,魚、蔬菜和水果提供6%。

因為沙俄的穀物種植種類單一,天氣對穀物生產量有很大的影響,種植面積常年不變,所以產量忽高忽低。

在1891年的時候,沙俄出現過一次大饑荒。

後面十來年漸漸好轉,每年又可以出口到歐洲列國600到900萬噸的穀物。

而廣袤的西伯利亞,是這些出口糧食的主要產區。

西伯利亞鐵路,將糧食源源不斷的向西運輸。

趙傳薪沿著鐵路線一直走,下赤塔各個村莊和鎮子不斷掠過。

跑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到了個貨運場,趙傳薪看見了工人正在往列車車廂裝載圓木。

這是一列每節40噸載重的木材車,兩個車頭串聯,能拉二十節車廂。

趙傳薪到的時候,裝貨已經收尾。

緊隨其後是進貨場的馬拉棚車。

棚車是專門運糧的。

木材、煤炭和礦石等都有專門的貨位,糧食卻必須裝倉。

等木材車掛上車頭開走,趙傳薪溜進貨場,隨著棚車摸到了倉庫。

裡面滿滿當當全是小麥、黑麥。

趙傳薪直接將秘境裝滿,差不多75噸糧食,扭頭就走。

耗時1小時15分,抵達新巴爾-虎右翼南面,隨便找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打開《舊神法典》傳送來一座沙丘。

這幾天“我”都在趕路,趙傳薪延長了刷新進度,動輒就傳過來一座沙丘搞建築。

戴上泥抹子手套,以最快速度立起一座6米左右直徑、4米高的石塔,在高處開幾個通風口後,胡亂將糧食裝了進去,頂部封口。

全程在沙丘上作業,根本不管這石塔造的是否美觀,只要能立住就行。

順道又跑去了新巴爾-虎左翼,在南部的林區旁造了兩座石塔。

看看手錶,才九點半,趙傳薪踏著縹緲之旅再次越境。

老馬識途,輕車熟路。

找到之前那貨站,又搬了70噸糧食回來,幾乎將貨站糧食清空。

無論是口袋科技還是秘境空間,主要材料是深海沉積物。

不可能像房子那樣,想打造什麼形狀就是什麼形狀。經過趙傳薪擴充,秘境容積大致在130立方米左右,但形狀不圓不方,極不規則。

除了必要攜帶的武器,70噸糧食的裝載能力已經相當驚人。

運了兩趟,趙傳薪也有些疲憊,回到山腰小屋倒頭就睡。

……

第二天,張壽增帶人去滿-洲裡和吳薩締談判。

只是這次不光吳薩締一個,他還帶著另外幾人。

吳薩締給張壽增介紹:“這位是普提洛夫少將,這位是勘界委員儒達諾夫,這位先生是東清鐵路公司總辦霍爾瓦特,這位先生是副總辦達涅爾。此次會談,由我們五人代表俄國共同做出決定。”

張壽增吃了一驚。

這幾位可都是重量級選手。

恐怕,要不是趙傳薪橫空出世,他肯定沒機會見到這幾位。

不但如此,又有人推門而入。

張壽增抬頭張望,見來人竟然是呼倫兵備道的道員宋小濂,身後跟著墾務局的黃仕福。

他滿腦子問號,為何將這二位叫來?反正不是他叫的。

吳薩締笑著說:“這兩位,我就不必多作介紹,想來張總辦很熟悉。”

張壽增趕忙起身行下屬禮。

宋小濂黑著臉沒說話。

黃仕福瞪了張壽增一眼:好你個吃裡扒外的狗東西,現在是不是和趙傳薪穿一條褲子了?

張壽增只是苦笑。

眾人落座。

吳薩締開門見山:“張總辦所言,臚濱府在滿-洲裡設卡收取關稅,恕我們不敢苟同。”

自從昨夜趙傳薪和他嘮了幾句後,張壽增就明白趙傳薪的態度了。

他一點不溫文爾雅,針尖對麥芒開口:“為何不敢苟同?關稅本該我國自主,設卡收稅不是應當應分的嗎?”

吳薩締輕咳一聲:“貴國貪汙現象橫行,知道嗎,英國人掌管貴國海關,是貴廷唯一沒有滋生貪腐的海關,竟然是大清最清正廉潔的一個部門,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若是將滿-洲裡交給了你們,不但會滋生腐敗,腐敗也會妨礙我們的貿易。”

清廷官員收多少稅,交朝廷多少稅,或者說交不交是要看心情的。結果讓英國人掌管,英國人除了抵債部分,如數全部上交。曾國藩當時見了,覺得很震撼。

張壽增看了一眼宋小濂,宋小濂臉上閃過一絲怒氣。

怒氣並非對他來的,而是吳薩締。

任誰聽到這麼一番言論,估計都會氣冒煙吧。

宋小濂開口:“吳薩締先生此言差矣。關稅本就該由本國掌管,更何況厘金的加收,極大妨礙我朝商業發展……”

所謂厘金,是列強專門為華人加設的一種稅。也就是說,進口只需要交關稅,但出口卻額外再加稅,針對的就是中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