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才 作品

第859章 三百六十行,行行幹破防


趙傳薪掰開了蠟封,隨手丟到了車外。

崔鳳華看的眼皮子一跳。

這年頭,有人會小心翼翼的將蠟封拆了收藏,或者是將蠟封回收重新利用,很少如趙傳薪這般隨手丟掉的。

拆開信後,趙傳薪從裡面取出了一沓紙。

有清一朝,要求文人規規矩矩,比如八股文,字跡也是如此。

在這個影響下,文人的書法多半都嚴謹規範。

這封信是以劉永和名義寫的,但明顯是有人代筆,要不然憑劉永和那兩把刷子,寫不出這等筆法嫻熟、控筆能力出色、起行收筆含蓄而穩健的書法。

信的內容:日人狠戾不馴,屢犯延-邊,近來卻有風聲,日人慾與清廷畫地,有簽訂條約之意。人事紛紜,真假置勿論矣。然近來日人增兵數千,雲集充邊……

趙傳薪看的頭疼,嘟囔了一句:“給我翻譯一下。”

崔鳳華以為要他翻譯,剛伸手,就被趙傳薪拍打手背,生疼……

崔鳳華有些懵逼。

趙傳薪的話自然是對星月說的。

星月在眼鏡上將信的內容翻譯成趙傳薪習慣的文字。

劉永和大概是說,最近清廷傳出消息,說日本人想要正八經的劃分地盤,簽訂條約。

但只是道聽途說,事情的真假尚且不能確定。

但是最近日本人開始向韓國的邊境增兵,屢次進犯。

一開始,劉永和帶著背水軍和他們打的有來有回。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鍛鍊,如今的背水軍已經不是當初動不動被小鬼子教訓的背水軍了,已經有了強軍的雛形,至少他們經年累月的實戰,而不是像清廷新軍那樣只練不戰。

但是日本人增兵後,劉永和頂不住了,多之前趙傳薪還在鹿崗鎮時候,在邊境多處預藏的物資,現在已經用的七七八八。

鹿崗鎮如今在財政上也是捉襟見肘,有許多大項目,比如公路和飛機場建設讓鹿崗鎮入不敷出,還需要港島玄天宗向鹿崗鎮猛烈輸出火力。

久了,玄天宗內部也出現反對聲音,雖說都和趙傳薪有關,但到底一家人也要明算賬。

總而言之,劉永和現在的日子很不好過。

大概就是向趙傳薪訴苦和化緣。

末了,話鋒一轉,劉永和提到了一個人。

這人名字叫——徐鏡心。

這兩年劉永和也沒閒著,不但和吳祿貞成了至交好友,通過吳祿貞還結識了徐鏡心。

徐鏡心是孫公武的人,在他們內部的地位很高,統籌整個北方的革-命事業,今年奔赴延-吉,主要在那邊活動。

劉永和不但自己要錢,還幫徐鏡心說了許多好話,說徐鏡心幫忙牽扯日本人,為奪回間島區域不辭勞苦的奔走。

意思讓趙傳薪順便也資助一下那邊的同盟-會活動。

趙傳薪對他們孜孜不倦的造反事業給予肯定,但對於他們錢財流動走向,卻持懷疑態度。

孫公武這些年其實沒少四處募資,但每次行動,不但人少的可憐,且軍械總是左支右絀,攏共也看不見幾杆槍。

比起後面我軍是真的小米+步槍艱苦奮戰,孫他們其實寬裕的很。

我軍是雷聲小雨點大,孫他們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趙傳薪給了一次錢,但不想總給錢。

因為他覺得給錢也是打水漂。

背水軍是他一手組建的,卻不能不管。

趙傳薪看完後,問崔鳳華:“現在劉單子和這個徐鏡心究竟是什麼關係?”

崔鳳華眼珠子轉了轉,趙傳薪見狀臉色一沉:“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有時候別瞎準備,撒謊前想想後果。”

崔鳳華聞言立刻正襟危坐:“回趙先生,劉團長如今和徐鏡心稱兄道弟,關係很好。”

“劉單子,加入他們了麼?”

“這個……”崔鳳華習慣性給自己留思考時間,可對上趙傳薪目光,趕忙篤定的說:“沒有,沒有,劉團長只是和他關係好,但背水軍就是背水軍,是趙先生的背水軍。”

趙傳薪不置可否。

他說:“你前面有言,要庫頁島和延-邊兩面開花,這個提議我覺得很好,很有道理。”

崔鳳華猶豫道:“那錢糧和軍械?”

“容後再說。”

路上,趙傳薪又問了些關於徐鏡心的事。

崔鳳華告訴他,徐鏡心今年在吉-林境內很活躍。

其實,吉-林境內不受清廷管轄的“化外之地”,不光是鹿崗鎮一地,還有一處,叫樺樹-甸子。

樺樹-甸子的夾皮溝金礦,被韓家人把持,人稱韓家為關東金王,或者是邊外大哥。

邊外,就是當初清廷設的柳條邊外面。

甚至有人管那邊叫“小韓國”。

後來被清廷招撫,韓家有了官身。

有官身後的韓家看似很老實,很憨厚,對官兵和清廷極盡巴結之能事。

可實際上,他們上下打點後,照樣不受清廷管轄,該幹嘛幹嘛。

甚至原本樺-甸,雙甸子,都屬於韓邊外地盤,只是後來鹿崗鎮崛起,這些地方強行歸到了鹿崗鎮治下,韓家人地盤雖號稱黃金王國,卻也不敢跟鹿崗鎮叫板。

徐鏡心多次遊說韓家,想要讓他們加入同-盟會。

但卻遭到了拒絕。

想想就明白,人家已經打點好了清廷官兵,日子過的逍遙自在,憑啥去蹚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