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張三丰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三章落後的傳承方式

  看到史家,趙文就想起了諸子百家中的其餘幾家,好像除了墨家一直被排斥之外,都是不大喜歡招收弟子。

  道家由黃老治國後面成了一門信仰,名字也從道家變為道門,雖然與道家幾次造反有關,但弟子太少到最後無法傳承卻絕對是最大的原因。

  “朕在九江建造了九江書院,教導儒法典籍,還會在秦都建立同樣的書院,以擴大學習儒法的弟子人數,內閣可以代朕問一下諸子百家,願不願意在秦都建立書院,將自家的傳承擴散開來!”

  “將來大秦需要的人才會越來越多,只靠他們自己慢慢傳承,朕甚至擔心,過些年諸子百家在大秦就只剩下一個名字了!”

  “如果他們願意,建書院的錢朕來出!”

  殿中所有大臣同時抬頭看向上方,有一些人臉上已經明顯帶出喜色。

  擴大諸子百家的傳承,如今在大秦朝堂文官之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儒法自然不願,不過現在皇帝已經說了出來,卻也不是他們能夠拒絕的,也只能在心中暗暗嘆息這些人的好運氣。

  對於趙文來說,大秦所有書院以後的基礎知識就學習儒法典籍,但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後,就可以擴散自己的知識面了。

  諸子百家這麼多年傳承下來,肯定有可取之處。

  比如墨家,將其中一些偏激的思想取掉,自己帶回來的物理和化學之類的知識,甚至還有自然科學知識,完全能夠由墨家來學習。

  至於道家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後面變成了道門,讓老子和莊子從思想家變成了宗教人物,但趙文也不會忘記,黃老之學治國,可是同樣輝煌過。

  做為一門學說,這些寶貴的知識都是無價的瑰寶,絕不應該在自己手中沒落下去!

  自到九江之後,他就在想辦法增加這個時代讀書人的數量,一直到現在,進入朝中數量最大的一批居然是他從大明時期帶來的書生。

  做為一個現代人,趙文自然想過讓內閣編制一個計劃,然後依照計劃來有條不紊的推行。

  可現實卻是他穿過來快一年了,依然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口,更不知道有多少田地,甚至他連到底有多少官員,這些官員都是多大年紀都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