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80章 大智

永樂元年,女真首領西陽哈、鎖失哈等來朝貢馬,明廷遂置兀者衛,以西陽哈為指揮使,鎖失哈為指揮同知。永樂九年,正式設奴爾幹都司府。不過,與其他都司府不同,奴爾幹都司主要職責是招撫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苦蠻部落,沒有實質上的軍事指揮權,遼東以北數百個衛所不受其管轄,而是直接聽命於五軍都督府、就連驛站軍情繫統也是統歸遼東都司府統轄。

英宗年間徵瓦剌,兀者衛響應出兵助戰,領兵的便是孫富貴的爺爺阿哈出。雖有小勝,土木堡之變無力迴天。潰軍一路逃回京師,又參加了于謙指揮的北&京保衛戰,悍勇無雙,力戰後部屬傷亡十之八九,索性便留在關內。待到英宗發動奪門之變重登大寶,清算代宗的舊人,到阿哈出這裡犯了難:這個蠻子既跟自己共患難差點把命送掉、又跟代宗混過還深得信任,簡直就是個誰坐龍椅擁護誰的工具人猢猻,於是賜孫為姓,由韃官指揮使“升”為指揮同知(指揮使當然高於指揮同知,但韃官的官職不值錢,與朝廷命官的官職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舉個例子:正規軍排長可以把民兵連長當手下的大頭兵一樣使喚),留在了京營。

不過,一根筋的孫哈出在京油子扎堆的京營裡怎麼可能受人待見?掛著指揮同知的頭銜,混得連個把總都不如。再到孫富貴這代,先皇多少也有耳聞這家人腦子不夠使力氣有富餘的遺傳特徵,索性外放了壽王護軍指揮使——這樣的傢伙使喚起來讓人放心,保護朕心愛的胖兒子去罷。

按照太祖朱元璋的構想,每個藩王王府護衛指揮使司“護衛王邸。有徵調,則聽命於朝”,下設三個衛,每衛下轄前後左右中五所,共5600人,此外,還有圍子所二,各千餘人。如此,每個藩王手裡便掌握了兩萬餘武裝力量——太祖封了二十多個藩王,老朱家一脈直接掌握的兵力高達四十餘萬!有這等雄視天下的嫡系直轄部隊,哪個領兵的軍頭還有造反的膽子?更重要的,這幫工具人平時種田自己吃自己外帶讓王府吸血對主子唯唯諾諾、打起仗來又鐵骨錚錚王爺叫砍誰就去砍誰!天底下還有比俺老朱更聰明的人麼?太祖爺越想越開心,於是兩腿一蹬把自己美死了。

然而千算萬算,偏偏忘了算真真嫡傳自己血脈的老四。老朱一死,大朱裝瘋,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拎著刀,把親侄子小朱砍到不知所蹤,至今幾百年都沒人找到。

朱老四太知道這局牌自己是怎麼贏的了,所以絕不能讓別人也有這麼玩的機會,於是採取了最簡單的法子:把你手裡的牌都沒收,只給你留一張,看你怎麼跟朕玩!

所以,到了現在,壽王護軍只剩下一個衛,領頭的便是孫富貴、孫富貴手下名義上還是五個千戶所,全湊齊了一千五百人。好在孫富貴不懂得偷懶耍滑,日常訓練抓的不錯,這些人比其他衛所兵強得多。

壽王把孫富貴叫起來,對他說道:“富貴,有賊人進犯洛陽。你挑一千人馬,跟戚卿家走。凡事聽戚卿家吩咐。”

孫富貴抱拳應道:“末將遵旨。”

感激得無以言表的戚曉光畢恭畢敬地伏地四拜,領著孫富貴出了壽王府。

河南府的各衛早就裁的裁,並的並,離洛陽最近的弘農衛在陝州,不用問,已經被賊人徹底打垮了。雖已向朝廷和省城開封,以及周邊各府都派了六百里加急驛馬,但遠水難解近渴,現在除了不頂啥用的雜兵,戚曉光唯一能指望的便是孫富貴這支王府護軍了。

好在孫富貴實在,王爺交待過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按照戚曉光的佈置,帶著一千人馬撲向新安,剛好趕在關盛雲前鋒到達之前,抵達函谷關。

歷史上總共有三個關隘都叫函谷關,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個:秦拒六國那個是舊關,曾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在靈寶。到了漢武帝時期,為籠絡人心,劉徹將(函谷)關中土地分封給功臣,唯獨忘了立下赫赫戰功的樓船將軍楊僕,遂對他言道:你便做個“關外侯”吧。楊僕怕他人恥笑,便言道,臣恥為關外人,懇請東移函谷關。劉徹為了強化對關東地區的統治,震懾關東豪強,順水推舟地答應了楊僕的請求,下令將函谷關東移三百里至新安縣東,稱為新關。新關建成後,舊關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天下第一雄關的桂冠便歸於潼關。王昌齡那句膾炙人口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說的漢關便是此處。

新安知縣蔡文英此刻還活著。

在去壽王府的路上戚曉光下令,讓蔡文英率丁壯先行臨陣磨槍地修繕協守函谷新關。當然,裡面肯定有私心——澠池太遠,傅躍輝真是來不及救下。新關本就在新安境內,再加上自己光明正大的理由,能救一個是一個吧。

關盛雲大軍的斥候沒在空蕩蕩的新安縣城耽擱,徑直穿城而過。剛剛馳出東門不遠便勒住坐騎——巍巍雄關上紅旗招展,狗官兵們已經完成了佈防,前方等待自己的,將是又一場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