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一百四十四章 對策

 為了解釋軍情,同時也是為了掩飾尷尬,孫杰把幾位拉到川北輿圖前指點著說道:“各位大人請看。只要這三個地方能各自守上三日,哦,兩日吧,末將不才,卻可保川省無憂。”說著話,孫杰的手指指向第一處,“末將敢情大人們下令,潼川州所有守軍丁壯前出鹽亭據守。聽聞張賊是用腰牌冒充援軍騙得南津關和保寧南門,末將分析,十有八九這路賊兵是從小潼水下來的。此外,據末將的探馬回報,柳邊驛的營壘仍是我大明旗號——與賊近在咫尺雙方卻安然相處,兩樣情形加在一起,末將斷言,柳邊驛的守軍靠不住!如果張賊棄城而逃,最大的威脅便是從柳邊驛這裡向西犯鹽亭。再後或沿梓潼水南躥射洪,或繼續向西威脅州府(今三臺縣)、再沿中江滋擾德陽、漢州(今廣漢),或北躥綿州(今綿陽)……這是末將最擔心的。末將怕的是張賊不與末將打便直接西逃,那樣,賊眾軍心未散,戰力依然會比較強。所以守住鹽亭等待末將追上來是第一要務!” 

 幾位文官聽了這些,打心底裡佩服孫杰:自己在本鄉本土卻對柳邊驛通賊的情形一無所知,這位年紀輕輕的副帥才到得幾日,這等機要即瞭然於胸,這孫家的兵法當真了的! 

 孫杰指著第二處地方道:“下一處便是保寧府的梓潼。末將探過,賊人沒去那邊。請大人們派人佈防,多挖些壕溝,儘量阻得賊兵些時候即可。張賊若向這個方向逃竄,一定是被我軍趕出保寧府之後,屆時末將會死死咬住賊人,守梓潼的壓力會比鹽亭小些,末將到的不會很遲。第三處是梓潼北面的青林口。這兩處差不多,也是被末將擊潰後張賊可能的逃竄方向而已,而且,越向北距離越遠,賊心愈驚,守軍的壓力也會越小些。所以,這三處,最最緊要的地方還是鹽亭。” 

 幾位文官聽得頻頻點頭,心裡暗自想著:這位孫副帥只是強調堵截張賊的逃路,言談話語間竟絲毫沒提到對接賊交戰結果的擔心,顯是成竹在胸,當真是大英雄! 

 懸著的心放下了多半。 

 末了,孫杰道:“末將懇請各位大人全力相助。第一是糧,末將建立北上據點後便可揮師討賊,若是缺了糧,則只能固守,大軍難以機動。第二是人。末將需要五千民伕協助建立行軍補給站,建成後便可直擊賊巢。第三是船。張賊最大的可能性是沿嘉陵江北逃,沿途定會將船隻蒐羅一空,說不定時不時還會點些火船沿江放下來阻滯我軍追擊。末將損壞的船隻得不到補給,船少了便不能分兵冒進,所以要預先多備些。此外,”孫杰沉吟了片刻,“還要請幾位大人報告朝廷——陝省,尤其是漢中府要嚴加戒備,”說著,孫杰苦笑了下,“末將無權調動陝省兵馬……” 

 幾位官員都明白孫杰的言外之意,不過,拍著胸脯大包大攬的同時也都沒怎麼往心裡去——那邊已不是川省的事啦! 

 *此詩實為楊恩所作,載於《鞏昌府志》。楊恩,字用卿,別號鳳池,世籍隴西。 

 【好像二陽了,昨天只寫了一半,今天補上。歡迎轉發,多謝推薦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