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河 作品

第511章 山居秋暝

    北境,深秋。

    大周相國唐士奇的死,拉開了北境國戰的序幕。

    大周正式對燕國宣戰。原本鎮守北境長城的柱國將軍顧明遠被大周君王調回鎬京,長城守備交由罪臣孤城負責。

    顧明遠重回大周朝堂,執掌帥印。周王虎符調兵,秋收之後,顧明遠承君王授劍,領兵十萬南征。

    大軍南下,兵陳澠池,集結大周南境地方軍,共三十萬,準備一舉攻破燕都邯鄲,為相國雪恨。

    同年,衛國起兵,上將軍侯玉春領兵十萬,攻打北境四關之一的秋風關。

    那秋風關原本乃是衛國與晉國的邊界天塹,七十年來一直在衛國手中把持,卻在去歲隆冬被晉國發動閃電戰褫奪。

    衛國君王怒火中燒,責令上將軍侯玉春死戰,必須奪回秋風關,然後再以秋風關為依託,大軍南下,在晉國北方重鎮插入一把尖刀!

    當此時,鄭宋之戰方才落下帷幕,宋國慘敗,宋王君子啟一怒之下將統兵元帥宋之問貶為庶民,那位名譽北境的儒劍離開睢陽城時人人喊打,被人當街捅了一劍,下落不明。

    鄭國雖贏得戰爭,可內外交戰已經將國家四分五裂,藩鎮割據,擁軍自重的郡縣紛紛自治,即便鄭國太子劉羨冰登基稱王,一時間也無法整頓亂象,對國內的紛亂焦頭爛額,頗為無力。

    齊國厲兵秣馬,打算攻打齊燕邊境當陽關。當陽關乃是燕國南域和齊國邊界上的一座險關,與秋風關、虎牢關、北境長城並稱為北境四關。

    齊國兵臨當陽關,當陽關告急,鎮關將軍求援於王朗,將燕國南域也捲入列國紛爭當中。

    北境局勢如同水火,以大周為界點,南境兵陳澠池,與燕國開戰。東方,衛國兵臨秋風關,意圖奪回兩國邊境天塹。西境兵陳周齊邊界,防止齊國突然發起戰爭,雙線作戰。

    北境七大國,除了方才戰罷的鄭國與宋國,同時捲入戰爭當中,一時間列國邊境戰火四起,那些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紛紛站隊,想要在新一輪國戰當中謀得一線生機。

    繼北境江湖風起雲湧之後,廟堂之爭再度將北境生民推入人間煉獄。吟遊詩人目睹列國邊境屍橫遍野的慘狀之後,寫下“列國周齊燕衛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詩句,一時間讓天下士子動容,讀來不禁淚溼眼眶!

    從來沒有兵不血刃的國戰,只有血流漂櫓的沙場。

    而即將在國戰中湧現的新生代名將,將踩著屍山血海,登臨戰神的鐵王座!

    舊神已死,新神當立。

    可這一切,都暫時與那流落深山的少年無關了。

    ……

    大周東境,伏牛山。

    大周以東,衛晉正在圍繞秋風關激烈交戰,周王判斷兩國交戰,衛國必不會狂妄到想要和大周、晉國雙線作戰,所以縱觀全國,就屬東境最為太平。

    伏牛山山嶺連綿,道路閉塞,除了散佈其中的大小村落,就只有一個人口千餘的小鎮。

    說是小鎮,其實不過是附近幾個村落的人合在一起建立起來的聚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