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河 作品

第1章 吹角連營

    ()        宋歷五百三十二年,這一年註定要在《宋史》裡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年宋王君子啟授劍宋國上將軍,儒劍宋之問。鄭宋兩國正式拉開國戰序幕。

    宋之問此人,出身宋國名門,爺爺宋神書當年在當世劍仙李牧之遊歷北境時追隨過劍仙七八年,想要學得劍仙絕技滄海一葦渡。

    沒料到宋神書到最後也沒能學到那一劍。心灰意冷之下,宋神書決定打道回府,可就當他準備橫渡瀾滄江時,這人突然悟了,面對瀾滄江浩蕩江水,得《大河劍意》。

    宋之問自幼便在爺爺手下文武雙修,十二歲參軍,戰功赫赫。二十歲那年一舉突破四境,成為宋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至尊。

    可這個有史以來很快就被刷新。

    宋之問剛突破四境至尊沒多久,就被授銜上將軍。於是此人便得了第二個稱號,北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上將軍!

    同年,廟堂士子因宋之問曾在嶽麓書院進修,一身劍術又得已經在北境小有名氣的劍俠宋神書真傳,口耳相傳,又為這位春風得意的年輕將軍添了個“儒劍”的美名。

    而儒劍宋之問的對手,也是大有來頭,正是齊國稷下學宮最耀眼的新星,小先生陳守仁。

    稷下學宮作為北境儒門道統,小先生陳守仁不僅師承袁天罡老先生,得其真傳,又是學宮夫子顏之推最得意的門生。

    所以這一戰的勝負,自然是糾結了整個北境士子的目光。

    鄭宋之戰,一面是宋國的復仇雪恥之戰,一面是鄭國的護國保衛戰。儒劍宋之問和小先生陳守仁之間的博弈,不僅僅是他們之間的較量,也是稷下學宮和嶽麓書院的分說,更是鄭宋兩國的恩怨。

    戰爭起與宋歷五百三十二年晚春,儒劍宋之問率兵連拔鄭國十五座城池。鄭國內憂外患,太子黨和小太子黨之間還沒分出勝負,宋之問已經劍指鄭都。

    而稷下學宮的介入,讓戰爭立刻出現了轉機。

    陳守仁領齊國精兵三萬,馳援鄭國,欲將宋之問的軍隊阻擊在直通鄭都的咽喉要塞,汜水關。

    陳守仁的確做到了。

    宋之問連拔十五城之後,再破三城,宋國軍隊直達汜水關下,與陳守仁正面遭遇。兩軍對壘,足足耗了三個月的時間,汜水關甕城被宋之問攻破三次,可每一次甕城被破,宋國的軍隊都被陳守仁擊退。

    甕城三破三守,戰局頓時僵持起來。

    一時間,攻城略地戰變成了兩軍拉鋸戰。陳守仁佔據汜水關,背靠鄭都,輜重補給源源不斷。而宋之問那邊,雖然攻破了鄭國的十八城池,可到底是異國他鄉,想要獲得輜重補給,就必須採取非常手段。

    宋之問的意圖在於攻破鄭都,一雪先王飲恨之恥,並不想如何蹂躪鄭國百姓。可戰局拖不得,如果他不採用非常手段,不出半月,宋國的軍隊就要在鄭國全軍覆沒。

    這位青年將領迫不得已,終於下令,命軍隊掠奪糧草軍需。可即便是軍令再三有言,令軍隊不得燒殺劫掠,害及百姓性命,那些殺紅了眼的士兵還是做出了種種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