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197章 提車買種會朗布

雲鵬看出來了,艾華說的沒錯,王震真是尊重技術人才,對柳維嘉是百依百順。

那個年代沒有高速公路,火車就是最快的長途運輸工具了。從大連到瀋陽,就天黑得不行了,只好在瀋陽住下了。

艾華和孫英敏去了太原街,給柳維嘉買了一箇中型的半導體,有外接電源的,比雲鵬那個小了一點,是南京產的,花了80元。

孫英敏去了《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地圖冊,查出鐵嶺到通遼有一條縣級公路,經法庫縣、彰武、科左中旗、nmq到通遼,全長320公里。而瀋陽到鐵嶺有80公里,那麼鐵嶺到通遼也就260公里,王震聽了大喜。

那日野車的油箱是120公升的,可行駛1000公里,提車時,孫英敏在停車場加滿了油,到瀋陽才用了1/3,開到通遼很富餘。

車第四天上午就到了鐵嶺農科所,他們的制種基地在法庫,所裡只有原種。但是,技術員說,他們不賣原種。

柳維嘉找到他們所長說:“你們這麼封閉是自掘墳墓,吉林省有600多萬公頃耕地,70%種玉米,少說也有400萬公頃,你們一年得繁育1億2000萬斤才夠用,繁育這些種子需用400萬公頃土地,一個法庫縣也就10萬公頃土地,你們制原種都不夠用,商品代種子5毛一斤,原種可以賣2元一斤啊!你們為啥不賣呢?制種人都知道,種子一年一換才不退化,你們何苦有錢不掙呢?”

所長見她年紀輕輕,出語不凡,答應賣給她2000斤原種,柳維嘉說:“一比三,你賣我一斤原種,我買你3斤商品代種子。我的車能拉1萬6000斤,你賣我4000斤原種,我買你1萬2000斤商品種。要不然,我一斤也不買了,我們是新提的車,順路捎點種子回去,不買回去也能交差,你惦量著辦吧!”

所長一算,1萬4000元的買賣,不是小數目,答應她了。結果,苞米的比重小,8噸的車只能裝6.5噸,因為先裝的是原種,到法庫只裝了9000斤商品種。法庫離鐵嶺50公里,距通遼只有210公里了。

路上,柳維嘉算起分配賬了:

4000斤原種能種130垧地,於家窩堡留900斤,種30垧,可產商品代種子9萬斤,夠種300垧地的;頭道圈也如此,夠他們所有旱田種的;剩下2200斤給哲盟農墾局,能種70垧地,可產21萬斤,夠種7000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