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424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

長久公社在頭道圈水稻技術員指導下,在北岸又開了100垧梯田,形成了三級提水的梯田。他們又在水渠兩側開了100垧,還在西遼河邊試開了100垧,成了長嶺縣第一個水稻產區,他們的工程持續到了20天,要在立夏才種大田。

沙城子完成戰區任務後,來了個二次動員,也集中了1萬多男女老少在謝泉河兩岸開發水田了。沙風把兩岸適宜種稻的地塊測量出來後,分到了12個大隊,調動了基層的積極性,用了10天開出了36垧稻田。開發的雖然不多,但是借鑑了雙城和蓮花的經驗,全是自流水灌溉,不用電力和水泵的投入,很是划算。

後高家把精力放到了天鵝泡子的開發上,建了鴨鵝養殖場,動員各家各戶婦女,用手摸孵蛋法,去孵鴨雛鵝雛,號稱萬隻鴨、萬隻鵝項目,要年產100萬枚蛋,年賣10萬隻鴨雛,10萬隻仔鵝,號稱年收入30萬。

張望向後高家學習了,在鴨鵝的基礎上,加上了年產蓮藕10萬斤,蓮籽1萬斤的目標,號稱年收入35萬元。

鹼鍋大隊也要改一部分水田,被柳維嘉勸退了。她說:“700斤水稻能賣105元,200斤豆種能賣160元,明年種商品豆種畝產也能達到400斤,和制種收入一般多,你想吃大米,可以花錢買呀!”

從這件事看出,農民的算賬水平太低,沒有一個科學種田帶頭人,只會盲目隨風。

雷曉穎在工程結束後寫了一篇通迅,題目是《問渠哪得清如許》,把答案“為有源頭活水來”昇華到了科學思維上來,說這一工程是新舊觀念碰撞的火花,是進步與落後的對決,引領北部戰區12萬兒女走上了科學種田的康壯大道,迸發了所有社員科學種田的積極性,觀念轉變之花必將結出豐碩的增產增收之果。

這篇通迅在縣報、地區報、省報得到了刊載,在縣廣播總縣、地區和省電臺得到了播出,雲鵬和柳維嘉的名字又一次響譽縣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