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626章 嶽峰大膽改計劃

石亞超在省城忙的同時,副組長嶽峰也沒閒著。臘月二十八的會散了後,嶽峰便以副組長的名義,從辦公室要了車,又以請客的名義,把崔建華、竇萬福和程慶恩拉到了姚家公社,在食堂炒了幾個菜喝了起來。

姚家公社在京哈鐵路線上,東鄰范家鎮,西靠油坊子,北邊和長髮公社隔著102國道相望,南邊和伊滿縣接壤。那崔家公社是在范家鎮馬市以北,東接省城,西連長髮,南臨范家和泡子沿,北接四道槓。而泡子沿公社西接范家鎮,北連崔家,東連省城,南臨王燒鍋。

姚家公社離公主鎮20公里,離范家鎮15公里,轄14個大隊,人口2萬7000人,耕地7600垧,是一馬平川,黑土冒油。公社那條街有火車站,一天有6趟慢車通過,小街不大,人流卻不少。要比那三個公社繁榮一些。

那三個公社書記以為嶽峰是當了副組長要誇官,他原是組織部的幹部,從副科級一下子就提到了大公社當一把手,又被石書記表揚了一場,人還年青,很得縣裡一把手賞識,不能得罪,便跟了來。

三杯酒下肚,嶽峰卻提出要修改計劃。他說:“我沒想到這個項目會得到石書記這麼重視,親任組長,親跑省裡,還要把飼料廠擴到5.6萬噸……”

竇萬福糾正說:“是4萬噸。”

嶽峰說:“4萬噸是甜菜渣子,還得對苞米麵呢,500斤渣子對200斤苞米麵,4萬噸得對1.6萬噸。那是3200萬斤啊!我們一個公社出不起啊!所以我想咱們四家合辦這個廠,一家出800萬斤,因為這個糧不能從徵購糧裡出。”

崔建華說:“不從徵購糧中出從哪出啊?”

嶽峰說:“養豬是社員家裡的收入,當然從社員家口糧裡出了。要從徵購糧裡出,縣裡爭創產糧大縣咋辦?咱們不能給縣裡釜底抽薪吧!另外,徵購糧長價了,社員口糧沒漲價,一斤苞米差2分錢呢,3200萬斤差64萬元成本呢。”

程慶恩說:“你腦袋真衝!不過,那800萬斤口糧可不是小數啊!你算過一家得攤多少斤嗎?”

“算過,我們公社的人口是2萬7000人,人均290多斤,一家平均按5口人算,是1450斤。但是,賬不能這麼算,咱們是給12萬頭豬提供飼料,咱們4家養4萬頭豬,一家只需要200萬斤,攤到各戶,也就360多斤,人均才72斤,其他公社養豬的買飼料時,咱們可以收他們苞米麵,這樣一頭豬的飼料賣35元,他們只需要交23元就行了,咱們一斤飼料成本才3分2釐錢,能賣5分錢,毛利1分8,3600萬斤就是65萬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