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道 作品

第104章 大飯桶和聽故事

  而是一頓代幾頓,幾頓管幾天。

  普通人當然不可以這樣,不說胃容量的問題,光是這樣吃下去,胃酸的不正常就會讓人受不了。

  但作為修者,都不需要修行入五臟,甚至不需要晉入凝元境,只是合氣境的階段,就可以無視這個問題了。

  這也算是修行帶來的自由。

  很不起眼、很微不足道的修行副產品之一,在很多哪怕是入門級的修行秘錄裡都懶得提及,就算提及也往往閒閒淡淡地一筆帶過。

  不過前世作為藥者,葉懷清還是很注意這方面的。

  藥者往往也是醫者。

  醫藥不分家嘛。

  困擾和支配人身的兩個最大也是最基本的問題,一是食,二是睡,健康與否,80%由此而起。

  健康是什麼?

  少年人懶得談,老年人談沒用。

  而哪怕作為修者,絕大多數人也不會談這個問題,無它,太低級太low逼了,哪怕不說長生不說大道,那至少也得千里飛劍萬里馭雲,至不濟也得隔牆透視什麼的,健康,那是什麼玩意?

  前世,葉懷清早年也是如此。

  目空一切,心在蒼穹。

  自覺際遇非凡,那就應該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趁其勢而成就萬古第一流的人物。

  直到後來,說是山窮水盡也罷,說是返樸歸真也罷,又或者說是對於藥和醫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根本也罷,他的目光終於從大處縮回了小處,從“大道”更迭向“小道”。

  大道是什麼?

  是滄海桑田,是宇宙生滅,是“太初有道,神與道同。”

  小道是什麼?

  是日升月落,是衣食住行。

  所以重來一世,葉懷清才會對基礎那麼重視,如果不能打好基礎,那他寧願不要起步。

  他的修行也不在遠方,而只在當前。

  這到底是好是壞,只能說走下去才知道了。

  可能是踏踏實實地踏出一片天地來,也可能踏踏實實然後不知不覺地就拘困於鄉愿了,誰知道呢。

  有陰必有陽,禍福兩相隨,這大概是稍微接觸一點華夏文化都必然會知道的一大觀點了,所以好壞與否,有時也不那麼重要,處於好境,可能在孕育壞,處於壞境,可能也在培育好,端看個人的認知與行動了。

  此世,至少到目前為止,葉懷清對走出的每一步,基本還算滿意。

  九家早點吃完,已是大上午時分了,葉懷清並沒有就此返回,而是繼續地在街道上溜達,做一個街溜子。

  對他來說,這個城池中的一切,都是新的。

  這個城池中的,也是這個世界上的,他是第一次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