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斯老爺 作品

第1100章 座下二帝

 此外,孫權還注意國內貿易的發展,併為其創造條件,甚至還重視與敵國之間經濟交往。

 對於遠域,包括西域、天竺、大秦等國商人來做買賣都表歡迎。

 三國時期,貨幣經濟處於衰落,孫權也採用了劉備鑄大錢的辦法,但未能解決實際問題,後只能又頒佈禁大錢的詔令。

 當時,東吳的手工業有了明顯進步,晉人左思《吳都賦》說,吳地葛布之細者比綾羅絲絹還柔軟。

 造船業,燒瓷業、建築業、水上交通和航海技術都取得了可喜成就。

 另外,吳地盛產鹽鐵,孫權也很重視產鹽地方,設司鹽校尉、鹽池司馬等官;產鐵的地方,置冶令、冶丞等。

 軍事上:

 孫權採用“保江東”的防禦方針,因此北面建築濡須水口,控制巢湖、芍陂作為重鎮,以防魏軍南下;西置重鎮於宜昌,以備蜀軍東進。

 同時,憑靠長江天險,大修水師和水上防禦,以水軍為主要兵種。

 所以除去條件有利,他能擴充地盤以外,總是保存實力,從不主動進攻。

 此外,孫權還擅長馭將用賢。

 在赤壁之戰時,任用周瑜而大破曹軍;

 平定荊州之爭時,任用呂蒙而大獲全勝;

 夷陵之戰時,起用陸遜而成大功;

 石亭之役時,任用周魴之謀而收穫奇功。

 而這幾次大戰役都關係著江東的生存,孫權都穩操勝券,皆是他善於識人和用人的結果。

 外交上:

 孫權在保證東吳安全的大前提下,對曹魏、蜀漢奉行比較靈活的因時制宜的外交策略。

 首先,孫權以借荊州為代價聯合劉備抗擊曹操一方,通過赤壁之戰又遏止了督軍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分立的基礎。

 然後,孫權不惜向曹操稱臣,借用曹軍的力量和牽制,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進一步實現了雄踞長江中下游的立國理想,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均勢。

 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丕稱帝后,孫權繼續向曹丕稱臣,被封為吳王。

 最後,孫權又聯合劉備抗曹,不僅穩定了三分的均勢,還為開發江南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吳、魏正式斷絕了國家來往,但雙方仍有貿易往來。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萬名士兵乘船到達夷洲。

 除此以外,東吳還與印度、羅馬、倭國、扶南等國之間通過外交方式互相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吳造船業、農業及對外貿易的發展。

 孫權曾多次派遣使者謝宏、中書陳恂等人出使遼東,並與高句麗建立外交關係,冊封其王為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