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二百七十五章 軍政革新

  而日常工作中,甲乙丙的武器裝備,是呈現出一級一級的弱化趨勢。

  其中乙級部隊的武器,比起甲級來說,要差很多,他們雖然有一定的戰鬥力,士兵的訓練也相對比較嚴格,但是鎧甲基本上不配備,軍餉也少一些,最主要的是武器以大刀長矛為主,火炮也基本上不配備。

  當然,編制上,也不可能跟救民軍甲等作戰部隊一致。

  而是採取小規模編制,這也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地方上作戰,一般的治安軍,以當地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編制為三百人到五百人,設置一名把總。

  兩到三個鄉,設置一處治安營,負責當地的治安。

  三五百人,震懾兩三個鄉,這個兵力已經非常充足了。

  如果治安軍都處置不了的對手,就必須派常備軍去鎮壓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救民軍不僅僅是軍方在頻頻變動。

  在這個檔口,楚行對整個文武百官的官僚系統就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動。

  比如將寇烈從軍中重新調回來,負責御史臺,其御史臺負責監察百官,直接對楚行負責。

  御史臺不僅僅可以監管官僚,同時還擁有管理沒見犯罪的權利,效仿後世的檢察機關,對各種違法行為提起公訴。

  此外,還設置了大理寺,大理寺和刑部擁有類似的職能,即審理案件。

  但是二者的職能也存在一定的區別。

  通常情況下,在刑部完成案件的審理工作之後,則應當交由大理寺進行進一步的審查。如果說都察院是為了審查刑部審判的過程,那麼大理寺則負責的便是對刑部審查後的結果進行審查。

  雖然三司的設定,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但是卻也解決了大乾王國目前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司法極其混亂。

  而三司職權的明確,可以保證大乾王國的運轉過程中,很多問題,都可以走合理的法律程序。這大大解決了楚行的工作上的麻煩。

  作為一個大王,隔三差五的有可能審一下老卒家裡老母雞失竊的案子,這才是真的浪費時間。

  除了司法機構的變動之外,其他的機構也在變動。

  比如戶部,新增了稅務司、招商司、外貿司、內政司,除了原有的工作之外,還要擔負起工商業的發展,吸引外來資金,同時與民生相關的工作,也要歸戶部管理。

  此外,還設立了鴻臚寺,管民族事務與外事接待活動及兇喪之儀,政令仰承禮部。

  因為救民軍現在已經打通對外的通道,意味著海上的客人隨時可能抵達,楚行已經安排鴻臚寺的人學習外語,要抓緊一切可能合作貿易的機會。

  這一番對行政系統的完善,是讓救民軍的內部系統運轉更加流暢,而且各種職權明確下來之後,以後在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就不會抓瞎,找不到負責人。

  不僅僅是上層行政系統有所變動,下面的各鎮的行政機構也是有所變動,不用半個月,大乾王朝的內閣以及各鎮的機構雖然看上去表面還是老樣子,但實際上的變化還是非常大的。

  內閣自從建立的那一天起,每時每刻都在與楚行商議對策,發展和完善救民軍的官僚體系,以適應大乾王朝的擴張,要不然的話就算大乾救民軍打下了更多的地盤,大乾王朝也是無法進行有效統治啊!

  如果有一天大乾救民軍把佔據了一個省甚至更多的地盤,然而大乾這邊都無法維持統治的話,那還不得讓天下英雄恥笑。